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现象及方法的说明正确的是

              A.“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以小便浸之…以泥封树枝,则生根”—赤霉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红柿摘下,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与蜾蠃之间是捕食关系,此过程中能量由蜾蠃流向螟蛉。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被激活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 2.

              两物种间(如某种灵长类动物和蟒蛇)存在“互动多样性”的现象,即存在多种类型的种间关系。下列相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

              A.“互动多样性”现象是生物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B.蟒蛇可能成为灵长类动物的捕食者、被捕食者和竞争者

              C.物种间的“互动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种间关系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 3.

              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更激烈

              ②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更激烈

              ③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④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
            • 4.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互利共生
              B.种内斗争
              C.竞争
              D.寄生
            • 5.

              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 6.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绿豆次之。(据《齐明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新摘未成熟的红柿,每蓝放木瓜二、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 7. 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如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请回答:

                

              图1                                  图2                                              图3

              (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_______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原因是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_______(大或小),玻璃管为乙面包虫提供了隐蔽场所。

              (2)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原生生物。图3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在有寄生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_______(甲/乙)面包虫。

            • 8.

              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面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乳酸菌发酵初期,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
              B.进入发酵中期,泡菜坛内各种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C.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
              D.进入发酵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某个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的研究
              B.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
              C.“螟蛉有子,蜾蠃特异性蛋白复合物可能是位于生物膜上的糖蛋白负之”体现了两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D.在昆虫→青蛙→蛇→狐→豹这条食物链中,豹处于第五营养级
            • 10. 下图表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①数量的减少,将最终导致②数量的增加
              B.种群①和种群②之间不存在信息的传递
              C.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低
              D.种群①②可能组成该孤岛上的一个特有群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