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研究人员在有水蚤的人工水域,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与本实验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研究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胁时的取食行为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
              C.翠鸟在水蚤密度小的水域攻击三刺鱼的次数更多
              D.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
            • 2.
              演替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美学派代表人物Clements提出演替的顶级学说,认为在自然状态下,演替总是向前发展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为 ______ ,弃耕农田 ______ (一定/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2)人类可以改变自然演替的 ______ 和 ______ .
              (3)一般来说, ______ (热带/温带)群落的丰富度更高.群落在水平结构上表现 ______   
              (4)大多数依赖动物传粉的植物,可依靠提供花蜜或花粉吸引传粉动物.这些生物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二者相互影响不断发展,现代进化理论上称之为 ______ .
            • 3.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B.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 4.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种群间信息传递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甲→乙不一定构成食物链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 5.
              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C.调查期间种群蚜种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
              D.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 6.
              一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鱼(主要捕食鱼类)濒临绝迹,此时湖中主要有浮游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捕食螺类和藻类)等生物.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藻类大量繁殖会降低湖泊下层光照强度,藻类与沉水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有 ______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该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______ .
              (3)图中曲线 ______ (填字母)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曲线为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
              (4)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可采取 ______ 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
              (5)从如图2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J,则最少需要藻类 ______ KJ.
            • 7.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 8.
              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  群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9.
              如图甲表示某岛屿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乙表示兔进入该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该岛的生物除了图甲出现的以外还必须有 ______ .昆虫与鼠之间属于 ______ 关系.
              (2)鸟的粪便仍含有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属于 ______ 同化的能量.若鼬只捕食鸟获得能量,则鼬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草 ______ kg.
              (3)图乙中,若在a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该岛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 ______ 只.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岛上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野兔被鼬捕食,标记不影响兔被捕食).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 ______ (偏高、偏低、不变).
              (4)鼬能够根据鼠、鸟留下的气味而捕食它们,同样,鼠和鸟也能依据鼬的气味躲避鼬的猎捕,从而维持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稳定.这个实例说明了信息传递能够 ______ .
            • 10.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无害)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______ 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 ______ 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______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氨转变为 ______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吸食 ______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