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河北某地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种名

              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l

               

               

               

              丁香

              0.124

              1

               

               

              油松

              0.125

              0.734

              l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注:上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

              请根据图形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_______关系。该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应具有________现象。

              (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___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该群落中某些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光照,这说明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判断刺槐是否发生进化的依据是________,刺槐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决定的。

            • 2.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内斗争会降低种群密度,不利于种群的发展
              C.围湖造田等人为活动会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D.群落的结构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
            • 3.

              河北某地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上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

              请根据图形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_______关系。该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应具有________现象。

              (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___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该群落中某些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光照,这说明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判断刺槐是否发生进化的依据是________,刺槐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决定的。

            • 4. 小麦原产西亚,考古发现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是目前早期小麦遗存出土比较集中的区域,不少学者推断大约在4600多年前小麦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初生演替
              B.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存在地理隔离
              C.小麦的传入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在小麦田间使用生长素类似物除草时,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 5.

              请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

              (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

              (3)该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了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②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基因型

              引入前,原地

              引入后,本地

              AA

              51%

              57

              aa

              11%

              17%

              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某弃耕地有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B.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高
              D.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最终形成森林
            • 7.

              下列叙述不符合如图所示的相关生物学概念间关系的是


              选项

              Ⅰ表示

              Ⅱ表示

              Ⅲ表示

              Ⅳ表示

              A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B

              生态系统的信息

              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化学信息

              C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B细胞

              吞噬细胞

              D

              群落演替

              初生演替

              裸岩上的演替

              次生演替

              A.A
              B.B
              C.C
              D.D
            • 8. 下列有关生物学现象和分析,正确的是(  )
              A.迁入、迁出能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B.基因型为Aa的豌豆,自交后代中AA个体所占比例增大,种群发生了进化
              C.原本肥沃的农田被废弃后杂草丛生,该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D.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等于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则该自然生态系统处于稳态
            • 9. 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表为恢复过程每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1草丛3400
              2针叶林52121
              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
              4常绿阔叶林1063116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C.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草丛生态系统
              D.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
            • 10. 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此后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现在某生态学者对该地进行生态抽样调查,得到结果如下表,表内数字为各树种不同年龄级的平均株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赤树 0 2 5 8 12 20 25 19 14 9 4
              栎树 21 15 10 7 5 4 2 0 0 0 0
              松树 0 0 0 5 7 11 13 10 5 3 2
              杜鹃 2 2 3 1 3 3 4 1 3 2 1
              (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______ .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提高.
              (2)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 ______ ,还可使森林深处有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 ______ ,利于植被生长.
              (3)目前此森林中杜鹃、栎树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分别为 ______
              (4)若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此森林中最大优势的树种为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