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群的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B.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C.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次生演替的速度常快于初生演替
            • 2. 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了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了试验,实验组放置昆虫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图,请回答:
              (1)图中白色柱是 ______ (实验组/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 ______  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 ______ ,进而影响种群的 ______ ,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 ______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3)某片稻田及灌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被农民弃耕后,很快就会发展到 ______ 阶段.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该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可能是 ______ 阶段.
            • 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 4. 某废弃采石场经过人工整理和覆土后进行封闭,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对物种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性别比例
              C.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D.物种③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呈J型增长曲线
            • 5.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不再是每家每户以种地为生,绝大数农村人选择外出打工,少数留守的青壮年劳动力有的开垦荒山变果林,有的改造洼地成鱼塘,以及在山中放养土鸡和野猪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村留守人口的减少与城市人口的增多,这种影响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称之为 ______ .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多,以及全国性二胎政策的放开,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有从 ______ 型向 ______ 型转化的趋势.
              (2)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_____ 进行.
              (3)生态学家不会以某一个或几个种群为单位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试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 ______
              (4)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输入鳙鱼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乌鳢,一部分储存在鳙鱼体内(未利用),其余能量的去向是 ______
            • 6. 某兴趣小组在对某弃耕后的农田进行调查时,发现除有树木、杂草外,还有食草昆虫、田鼠、蚯蚓、兔等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地区调查某田鼠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调查蚯蚓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2)若该地区出现了捕食兔子的狼,则在图甲中,曲线 ______ 代表狼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同物种间的关系除了捕食外,还有 ______ (至少答出两种)等.
              (3)该弃耕后的农田进行的演替是 ______ 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 ______ 进行.
              (4)图乙是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分获得的该地区某种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的数量在30年内的第 ______ 年达到最少,在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______
            • 7.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 ______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填字母).
              (2)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______ 作用实现的,并沿着 ______  进行传递,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 ______ 作用实现的.
              (3)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 (低、高).
              (4)若上述生态系统出现在地震后形成的土石堆上,则其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
              (5)生态系统中D和C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6)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______ 个.
            • 8. 小叶章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入侵某苔原生态系统形成斑块.科研人员采用方法对小叶章入侵斑块进行群落调查,结果如表(注:表中“+”表示该植物存在).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种类 高度(cm) 生长型 对照 轻度入侵 中度入侵 重度入侵
              高山乌头 20-40 多年生
              草本
              +
              藜芦 50-100 +
              毛蕊老鹳草 30-80 +
              大白花地榆 50-80 + +
              小叶章 60-90 + + +
              牛皮杜鹃 10-25 灌木 + + +
              笃斯越桔 10-15 + +
              (1)采用样方法调查小叶章入侵斑块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取的样方数量太少,易导致 ______ ;若要调查样方内的物种丰富度,需要统计 ______
              (2)调查结果显示,群落中无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作答).
              (3)以相邻的本地牛皮杜的群落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科研人员发现,随着入侵程度的加深,灌木种类呈现 ______ 的趋势,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在小叶章不同的入侵程度下,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这表明小叶章入侵会使群落发生演替,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______
              (4)流入供苔原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其余能量用于 ______ .该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
            • 9.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
              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10. 国家积极倡导“退耕还林”,某地区对低产农田退耕还林进行跟踪调查,如图、如表是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喜光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相应数据资料.请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年份 1 2 3 4 5 6 7
              数量 120 2600 3600 3900 3900 1600
              (1)图甲所说样方中该草本植物计数为 ______ 棵.
              (2)根据数据推测前6年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______ .这段时间内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形式符合 ______ 型曲线.
              (3)导致第7年该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为 ______ (从生物影响角度因素回答).
              (4)调查退耕还林过程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变化一般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 .如果调查人员提供的数据为“较多”.这说明调查人员统计方法为 ______ 法.
              (5)退耕还林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______ 演替.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演替的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