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个,一年内新生个体数20个,死亡个体数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影响该种群密度
              B.某草原丰富的植物资源为草原田鼠提供了良好环境,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草原田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草原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C.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
              D.我国神农架地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 2. 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了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了试验,实验组放置昆虫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图,请回答:
              (1)图中白色柱是 ______ (实验组/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 ______  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 ______ ,进而影响种群的 ______ ,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 ______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3)某片稻田及灌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被农民弃耕后,很快就会发展到 ______ 阶段.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该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可能是 ______ 阶段.
            • 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 4.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 5. 某废弃采石场经过人工整理和覆土后进行封闭,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对物种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性别比例
              C.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D.物种③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呈J型增长曲线
            • 6.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基本上不发生变化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
              D.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7.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不再是每家每户以种地为生,绝大数农村人选择外出打工,少数留守的青壮年劳动力有的开垦荒山变果林,有的改造洼地成鱼塘,以及在山中放养土鸡和野猪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村留守人口的减少与城市人口的增多,这种影响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称之为 ______ .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多,以及全国性二胎政策的放开,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有从 ______ 型向 ______ 型转化的趋势.
              (2)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_____ 进行.
              (3)生态学家不会以某一个或几个种群为单位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试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 ______
              (4)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输入鳙鱼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乌鳢,一部分储存在鳙鱼体内(未利用),其余能量的去向是 ______
            • 8. 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
              气孔
              气孔密度
              (个/mm2
              每个气孔面积
              (mm2
              甲植物 13.5 218 272
              乙植物 33.4 162 426
              丙植物 57.7 136 556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 ______ 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 ______ 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______ 植物为行道树种.
              (2)紫茎泽兰是原产中美洲的一种菊科杂草,植株中含有多种导致昆虫和草食动物死亡的有毒物质,其根部还分泌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20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已对我国部分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请回答:
              ①可以连续多年采用 ______ 法调查紫茎泽兰种群数量并计算λ值.若λ值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则说明其种群数量上升.
              ②从种间关系分析,紫茎泽兰成为当地优势种群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从演替的角度分析,紫茎泽兰影响了当地群落自然演替的 ______
              ③目前能够控制紫茎泽兰蔓延的生物极少,紫茎泽兰已经对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严重干扰,说明生态系统的 ______ 是有限的.
            • 9.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校园中所有的萱草是一个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依然可以发生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10. 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昆虫卵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出现次生演替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