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B.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一定能形成森林

               

              D.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
            • 2.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在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___________ (填“A→B”或“B→A”)。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需消耗植物_________kJ。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 3. 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如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____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

              (2)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去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虫鸟”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

              ____演替。如果完全除去杂食性小鸟,则该生态系统____稳定性将降低。

              (3)为了了解机场内蜗牛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蜗牛的种群密度为____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蜗牛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

            • 4.

              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B.入侵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最终将呈“S”型曲线
              C.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农田中的高粱有高有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5.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群落可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B.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最初阶段,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

              D.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6. A(普理、实验班做)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其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成为外来物种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如图1为科学家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开展的轻度、中度、重度水葫芦入侵区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

              (1)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河岸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

              (2)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在重度入侵区,水葫芦每4天增加50%且呈“J”型增长,若初始数量为30棵,则60天后,种群数量Nt=________棵(只写表达式,不计算)。

              (3)若该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上述实例说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________。

              (4)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牛与鸡之间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B(英才班做)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___________有密切相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_____型,d-e 的年龄组成最可能是______型,种群数量最少的点是_____ 。

              (4)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单位为103kJ/(m2·a)]。请据图分析:

              该自然保护区恢复的过程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演替,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3kJ/(m2·a),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___中的能量。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 7.

              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下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问题:

              (1)此食物网中,小鸟属于__________消费者,小型猛禽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

              (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射。

              (3)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演替。

              (4)在调查机场内不同地段上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能用到的统计丰富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

              (5)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则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 8.

              (I)、如图1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是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图1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 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kg。

              (2)在图2生态系统的成分中, F属于________。碳是以_________的形式在A和E之间传递的。

              (3)草原上景色宜人,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从群落空间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群落的_______结构。过度放牧,草原可能会出现荒漠化,这说明______。从演替的类型来看,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_。

              (4)在草原上,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猎后者,兔同样能够根据狼的气味或者行为特征躲避捕猎,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的作用。

              (II)、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

              (5)图示鼠种群在1~5年以_____型曲线增长,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年。在调查过程中,如果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偏高/不影响/偏低)。

            • 9.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的演替是从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始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D.一般来说,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生物种类会减少
            • 10.

              Ⅰ.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人类服务。图甲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是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淡水虾与植食性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图甲中所含成分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__。
              (2)若水绵固定的总能量是1000KJ,则肉食性鱼的同化量最多增加______KJ。为了保证该鱼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大量投放饵料,则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保持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有利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4)图乙中在A、B、C、D、E点进行的防治中,最可能是生物防治的是_______点,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
              (1)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属于___演替,一般来说,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比裸岩演替到灌木丛所需时间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 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