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______ 只,该调查方法为 ______ ,适用于 ______ 的动物.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 ______
              (2)(双选)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所1示.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______ 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______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2中的曲线 ______ .这个鼠群种群数量大约在 ______ (40/20)只时繁殖最快.
              (5)在该草原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是 ______
            • 2. 请分析回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的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春天的时候,牧草由黄变绿,引来了众多捕食的牛羊,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 ______ 作用,除此以外,生态系统的功能还包括 ______ ______
              (2)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以螺蛳为食),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______ 的结果.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______ ;修复后的南湖风景优美,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3)黄河口湿地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因黄河改道而成.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独特的生物资源,成就了黄河口湿地的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多种功能.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______ ,这些区域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 ______ 结构.
            • 3. 请据图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图甲是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 ______ (填字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动物的尸体、粪便可被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利用,然后把CO2释放到大气中.
              (2)在图乙的食物链中,的比值能否表示兔→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______ .③属于 ______ (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10~30只.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 ______ 信息.如果某地存在华南虎,对该区域内的华南虎最好的保护方式是 ______
              (4)华南虎能够依据其他动物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其他动物同样也可以依据华南虎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______
              (5)在华南虎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若没有强烈的外界干扰,各种生物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 4.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 ______ ;调查农田中鼠的种群密度常用 ______ 法.
              (2)如将蛇的食物比例由青蛙:鼠=1:1调整为1:2,水稻生产量不变,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蛇的数量是原来的 ______ 倍.
              (3)田鼠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 ______ ,其余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你认为稻田中 ______ (“有”或“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无机环境中的能量主要通过 ______ (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5)蛇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5. 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2015年9月,广西红树林爆发虫害,出现大面积枯萎,原因是柚木驼蛾大量繁殖,幼虫啃食树叶.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等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2)在柚木驼蛾爆发的四个月内,害虫每20天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害虫的起始数量为a只,则四个月(每月按30天计算)后,害虫的种群数量为 ______
              (3)在防治柚木驼蛾时,可以采用安装杀虫灯诱捕的方法.这一做法是利用生态系统的 ______ 功能,对有害动物的数量进行控制.
              (4)如图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量.柚木驼蛾同化的能量是 ______ (填字母),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______
            • 6. 如图中,图l所示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其中A、B、C代表三个不同的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图2是由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种群构成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图l表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 ______  J/(cm2•a);从组成成分上看,图2不包括图1中的 ______
              (2)图1中“未利用”的能量以 ______ 形式储存在A的体内,将用于A的生长、发育、 ______ 等生命活动.
              (3)图2中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其各种种间关系的调节很重要,这有赖于生态系统的 ______
            • 7. 分布在新疆新源县山区的第三纪遗存亚欧最大面积的野苹果林因遭遇“外来生物”小吉丁虫肆虐,受灾面积已达六成.小吉丁虫将卵产于树干表面,幼虫从果树表皮进入内部蛀食皮层,成虫则以树叶为食,导致果树迅速干枯死亡.
              (1)调查小吉丁虫卵的密度可采用 ______ 法.
              (2)小吉丁虫产卵需要适宜的温度与光照,温度与光照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信息.
            • 8. 社科院发布的《黑龙江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报告》显示,近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野生丹顶鹤10年增加300多只.野生丹顶鹤对环境的变化相对明感,可视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丹顶鹤属于 ______ ,该组成成分使生态系统的 ______ ______ 的渠道增加,功能更加完善.
              (2)若要调查该省某湖区野生丹顶鹤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______ 法.该湖区次生杂木林、灌丛、农田等的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 ______ 结构.
              (3)该湖区的天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天鹅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了 ______ 多样性,这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
              (4)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 ______ 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 ______
            • 9.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 1 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  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 是种群乙 10 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 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同化能量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______ ,判断依据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 ______ ______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 ______  消费者,第 ______   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 ______ (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为 ______
              (3)图1 中 ______ (数字)=2×107,C 表示 ______ .D表示 ______ ______ 形式散失的能量.
              (4)图2 中 ______ 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 ______  信息,说明 ______ 离不开信息传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