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马尾松作为一种常绿乔木,其用途非常广泛。但是马尾松单纯林中,松毛虫常常会产生暴发性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黑光灯诱捕成虫的方法可降低下一代松毛虫的密度,对于松毛虫而言,黑光灯对其传递______信息。
              (2)松毛虫危害松类、柏类、杉类,自然界中松毛虫的天敌种类很多,但是马尾松单纯林中松毛虫却常常会产生暴发性的危害,其原因是______。建立马尾松与泓森槐混交林后,松毛虫的天敌灰喜鹊等进入该生态系统,泓森槐为灰喜鹊提供了______的场所。由马尾松、松毛虫、灰喜鹊构成的食物链中,三种生物同化的能量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请绘出三种生物构成的生物数量金字塔。______。
              (3)受气候和病害等因素的影响,马尾松在某一年的碳储存里没有发生变化,如果该年马尾松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用a表示,因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70%a,假设只有松毛虫采食马尾松,采食的能量用b表示,粪便中的能量用ε表示,则该年马尾松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值为______。
            • 2.

              藏原羚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活动及盗猎的影响,其种群数量大幅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自九十年代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藏原羚的数量得到恢复,植被亦得到有效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藏原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自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后,藏原羚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为调查保护区中藏原羚的数量,研究人员在1k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0只藏原羚,放归后,第二次捕获9只,其中有标记的6只,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km2。                  

              (2)藏原羚所同化的能量中只有极少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绝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3)狼能够依据藏原羚留下的气味去猎捕,藏原羚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调节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羌塘自然保护区受到轻度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调节。

            • 3.

              红脂大小蠹是一种危害油松的林业害虫,林业人员发现了一种以之为食的昆虫甲,并对昆虫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单一油松林比多树种混合林的受害程度要______(填“轻”或“重”),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2)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这种信息的传递属于_______(填“物理”、 “化学”或“行为”)信息的传递。

              (3)为了研究昆虫甲找寻食物的相关机制,研究人员用正己烷溶液分别提取了健康油松的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的油松挥发物B,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验随机选取50只昆虫甲,观察昆虫甲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挥发物A

              对照

              挥发物B

              对照

              挥发物A

              挥发物B

              结果(只)

              35

              15

              43

              7

              17

              33

              实验中的对照是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昆虫甲更趋向于_________________(填“健康油松”或“受虫害油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各种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并不明确.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苍耳需要每天短于16h的日照才能开花,若日照时间长于16h就不开花,16h的光照是一个临界点.20世纪30年代,有人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黑暗期中进行实验,结果图1所示.

              (1)图1所示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 ______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有同学对前人的认识作出修正: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性因素不是光照时间短于16h,而是每天长于8h的黑暗.
              (2)该同学进一步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图2所示,该实验 ______ (是或否)支持你的上述结论.请阐述理由 ______ .
              (3)进一步的实验(如图3所示)发现,在实验n处理的黑暗期插入一段时间的光照,即使是极短的一瞬间,植物也不能开花:而实验p处理的光照期间插入一段黑暗期,植物能够开花.图3未显示n、p实验的对照处理,请你参图3,画出对照组的处理.
              (4)在实验中除了题目中涉及到的控制因素外,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你认为还应注意做到:(至少答出两点注意事项)① ______ .② ______ .
            • 5. 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的雄性个体,可破坏其种群的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五年的监测,结果见上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
              (2)若3种种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______ .
              (3)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______ .
              (4)a或b的变化曲线是在 ______ (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 ______ 水平上的研究.
              (5)狐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能够依据狐的气味躲避狐,可见生态关系系统中信息能够 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7.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公里外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将某昆虫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2: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3: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将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4: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昆虫具有 ______ 性.
              (2)实验1与实验2比较说明 ______ .
              (3)实验2实验3比较说明 ______ .
              (4)实验4汽油的作用是 ______ ,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 ______ .
              (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做法: ______ .
            • 8.
              蜜蜂营社会性生活,一个蜂群内的个体分为蜂王、工蜂、雄蜂,它们在蜂群中起不同作用.蜂王分泌一种叫“蜂王物质”的外激素来确保它在蜂巢中的地位,这种物质抑制其它雌性的卵巢发育,从而把它们变成不育的工蜂.
              (1)“蜂王物质”属于 ______ 信息,它的作用一方面保障蜜蜂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维持蜜蜂种群的 ______ .
              (2)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集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的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由此可知,人类所喝蜂蜜中的能量来自 ______ 同化的能量.
              (3)蜜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______ .同一个蜂巢中蜜蜂居住的蜂房不同,不能体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原因是 ______ .
              (4)当蜜蜂受到敌害攻击时,蜂巢的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此时蜜蜂之间的关系叫 ______ .蜜蜂螫敌害时,因尾刺有倒钩,常将自身的内脏拔出,导致蜜蜂个体死亡,这种现象对种群的生存是 ______ (有利、有害).
              (5)刚迁入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条件下的蜜蜂,种群呈 ______ 型增长.一个环境中的蜜蜂的容纳量是 ______ .(可变/不可变)
            • 9.
              请分析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
              (1)草原上的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春天的时候,牧草由黄变绿,引来了众多捕食的牛羊,这属于生态系统的 ______ 信息,信息的作用是调节 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除此以外,生态系统的功能还包括 ______  和 ______ .
              (2)牧民的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可见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 ______ 和 ______ .草原植被能放牧牲畜,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部分牧民也会用庄稼来喂养牲口,例如玉米杆加工为饲料喂牛,玉米粒喂养鸡,牛和鸡之间 ______ (“有”或“无”)竞争关系.
              (3)“加拿大一枝黄花”在进入我国后,在野外迅速蔓延,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很大威胁.外来物种入侵直接降低了物种 ______ ,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