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昭通市昭阳区西部,海拔2215-3364米,年平均气温6.2℃,总面积192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56科,131属181种;动物10目28科68种.区内有着广袤的、被誉为“地球之肾”的高原湿地,栖息着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该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就是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亚高山沼泽化高原草甸湿性生态系统,黑颈鹤数量已由1990年初建保护区时记录到的300只增加到了2016年记录到的1301只.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黑颈鹤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______ ,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______
              (2)太阳能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______ ______ 功能实现的基础.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______ 的形式进行.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______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______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增强.
              (4)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______
            • 2. 假设A、B、C、D、E、F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六个种群,A与B的关系如图甲;图乙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单位kJ/m2•a).据图回答:

              (1)图甲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2)图乙中,属于消费者的有 ______ (用字母表示);属于分解者的有 ______ (用字母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______ kJ/m2•a.
              (3)若E大量死亡,则短期内该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明显增加的种群是 ______ .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 ______
              (4)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______ 个.
            • 3. 生物学家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 ______ J/(cm2•a).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
              (2)该农田生态系统废弃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______ .C 种群与B 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 4. 甘肃天水市“花牛”苹果自1965年出口香港,与美国蛇果竞争取胜以来屡获殊荣,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回答下列有关“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果园土壤中的蚯蚓属于 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 ______
              (2)某“花牛”苹果果园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苹果(W1)→蚜虫(W2)→七星瓢虫(W3),括号内为该生物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W1,其原因是 ______
              (3)某“花牛”苹果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A引起的.A找来了B和C,B把卵在A体内,孵出的B的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A的其他个体,C特别喜食A,也捕食B.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①B和C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②C捕食疯狂摇摆的A,对A种群的生存 ______ (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 ______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表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 ______ ,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5. 人为将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叫混建成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注: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为J/(cm2•a).
              (1)半自然果林树种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______ ,植食性动物的粪便量属于 ______ (填“生产者”或“植物性动物”)的同化量.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2位).若调查一个人工鱼塘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还有 ______
              (3)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______ ______ 功能实现的基础.当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 ______ 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 6. 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 ______ (填图中字母),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 ______ (填图中字母).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 ______ 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是 ______ ,该变动将直接导致 ______ ,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 ______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 ______ ;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 ______
            • 7. 某兴趣小组到一片弃耕还林的农田进行调查,发现田埂淹没在杂草之中.杂草中有稗草、狗尾巴草等植物,还观察到食草昆虫、青蛙、蜘蛛、褐家鼠和蛇等动物.请分析回答:
              (1)该农田中,稗草的集合体称为 ______
              (2)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调查该农田中褐家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3)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农田中将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树林.这种群落的演替称为 ______
              (4)若该农田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DDT.上述几种生物中,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 ______
              (5)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 ______ 形式进行循环.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这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 特点.
            • 8. 图乙表示图甲所示池塘受污染后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请回答:

              (1)该池塘的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属于群落的 ______ 结构.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 ______ 进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时,是 ______ ,而不是循环流动的.
              (3)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 ______   形式贮存.
              (4)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传递的效率约为 ______
              (5)消费者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6)图丙是图乙植食动物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这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种群②的数量不会无限增多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
            • 9. 图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 ______ J/cm2•a,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______ .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______
              (2)计算图中由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______ ;调查该池塘附近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即 ______
            • 10. 某弃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 ______ 演替的结果.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 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20 只,其中有标记的10 只,则该种群密度是 ______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______ (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而且是 ______ ,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