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当植物被害虫危害后,感染部位会产生水杨酸(SA),后者能诱导植物释放挥发性化学物质,以吸引害虫的天敌,从而形成间接防御反应。水杨酸甲酯(MeSA)被植物吸收后可转化为SA。科研人员通过在无公害茶园喷施不同浓度的MeSA溶液,分析害虫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密度的变化,以期为茶树害虫的无公害治理提供依据,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

              MeSA

              /mmol·L-1

              处理时间

              /h

              植食性害虫

              /头· 0.25m-2

              捕食性天敌

              /头· 0.25m-2

              寄生性天敌

              /头· 0.25m-2

              益害比

              天敌数∶害虫数

              0

              24

              338.2

              6.5

              13.8

              1∶16.7

              48

              586.6

              13.8

              22.3

              1∶16.2

              0.1

              24

              305.3

              9.4

              17.5

              1∶11.3

              48

              515.7

              13.2

              33.4

              1∶11.1

              0.2

              24

              298.8

              11.0

              23.2

              1∶8.7

              48

              436.3

              18.8

              40.4

              1∶7.4

              0.4

              24

              273.6

              12.7

              19.4

              1∶8.5

              48

              332.3

              15.6

              36.5

              1∶6.4

              0.8

              24

              259.6

              8.8

              15.2

              1∶10.8

              48

              327.5

              12.1

              34.6

              1∶7.0

              (1)水杨酸甲酯诱导茶树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它引起植物形成间接防御的现象可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      功能。

              (2)寄生性天敌在该茶园生态系统中属于      (成分)。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MeSA处理后,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植食性害虫      (能/否)产生一定的驱避作用。与24h相比,处理48h对天敌诱集的效果      

              (4)研究表明,MeSA最佳处理浓度是      

              (5)利用MeSA进行害虫防治,除可以减少农药污染外,还能够      ,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2.

              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某草原试验区接种菌根真菌后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菌根其菌配制成悬浮液进行培养,毎天定时对菌细跑进行计数,计数时若对其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法。

              (2)草原上的两种动物田鼠和鼬,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有同学欲调査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取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_______________。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稳定性提高,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创建出如下图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防治福寿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图中存在_____条食物链,福寿螺处于________营养级。福寿螺和田螺的关系是___________。

              (2)碳在该图中生物之间传递的形式是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出路之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 4. 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2是研究者对种群乙1跟踪调查30年绘制出的种群λ值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图1甲~戊中能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中的包括________。碳在甲与丁之间以______的形式流动,在乙1与乙2之间以____的形式流动。

              (2) 若保持生产者的生产量不变,乙2的食物构成中,取食丙2的比例由1/4调整为1/2,则乙2的量是原来的____(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 图2中,种群乙1在15-20年间的年龄组成为____。种群乙1在第10年的种群数量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0年的种群数量。种群乙1的数量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 5.

              某地区群落在演替为森林过程中相关量统计数据如下表,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全部生产者(绿色植物)把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的总质量或固定的总能量;净初级生产量是指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同时期呼吸作用消耗量后贮存的量。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群落演替

               

              灌草丛

              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季风常绿阔叶林

               

               

               

               

               

               

               

               

               

               

              群落垂直结构层数

              2

              3

              4

              5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漏射率(%)

              62.2

              44.7

              3.3

              1.1

               

               

               

               

               

               

               

               

               

              总初级生产量(t•hm﹣2•a﹣1

              17.43

              55.50

              116.61

              150.81

              净初级产量(t•hm﹣2•a﹣1

              1.50

              14.52

              23.88

              26.00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从数据分析 , 在 演 替 过 程 中 群 落 物 种 丰 富 度 变 化 趋 势是________。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除了 对 植 物 丰 富 度 进 行 调 查 , 同 时 还 应 注 意 调 查 不 同 物 种 的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 2 )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________,总初级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增多有关。                           

              (3)在表中群落各自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大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

            • 6.

              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某草原实验区接种菌根真菌后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菌根真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若用菌根真菌配制成悬浮液进行培养,每天定时对真菌细胞进行计数,计数时若对其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

              (2)草原上的两种动物田鼠和鼬,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有同学欲调查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______________。接种菌根真菌后,该实验区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提高,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

                  (2)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____________个营养级。

                  (3)吃草籽的鸟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假设鹰要增加0.5kg体重,至少要消耗____________kg植物。

                  (4)在这个食物网中,绿色植物通过散发花香来传递_________信息,吸引昆虫前来采蜜,帮助传粉。

            • 8. 蝗虫灾害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重大危害之一,生态学家进行实验来研究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建立________模型。

              (2)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________,它与其他蝗虫的关系是________。

              (3)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只/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4)禾本科植物是草场的主要牧草,冷蒿和星毛萎陵菜是草场退化代表植物。以下为防治蝗虫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草原植物群落产生的影响。

              ①如长时间进行化学防治,会使草原经历________演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为主的植物群落。

              ②用绿僵菌防治更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原因是________,使草原可持续发展。我国已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保护。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