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生物材料或细胞的某些化学成分时,通常需要对相应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
              (1)若要鉴定大肠杆菌可用______培养基,若要筛选、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常用______染色法,若要鉴定尿素分解菌则需要在培养基中加______指示剂。
              (2)萃取胡萝卜素的装置中,采取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还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装置的原因是______。
              (3)从生物材料中得到的蛋白质提取液中往往含有一些无机盐类的小分子,可以用______ (填“盐析”或“透析”)的方法去除这些小分子,该方法______(填“能”或“不能”)分离不同的蛋白质。
              (4)进一步提纯蛋白质可用凝胶色谱法或电泳法,在凝胶色谱法中,所用凝胶的化学本质大多为______类化合物构成的,比如______。分离蛋白质时,最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______的蛋白质分子
              (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SDS能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并掩盖蛋白质原有电荷的差别,使得电泳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______,且测定的结果是______ (填“单条肽链”或“蛋白质分子”)的分子量。
              (6)某蛋白质分子用凝胶色谱法测得的分子量为800kDa(千道尔顿),但用SDS-聚丙烯酸酸凝胶对该蛋白分子进行电泳时,只在100kDa和300kDa处出现两条带,说明该蛋白质是由______条肽链组成的。
            • 2. 如图是从土壤中筛选出产脲酶细菌的过程。

              (1)制备细菌培养基时,在各种成分溶化后和分装前,通常采用______方法灭菌。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作为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色。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 的土壤样品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个。
              (3)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______,是因为______。
            • 3.
              塑料(聚乙烯)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俗称“白色污染”,北京航天大学杨军教授偶然发现装米的塑料袋上有许多孔洞,还有虫子和飞蛾爬出。带着这些疑问,杨军教授对虫子消化道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从而找到了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分离聚乙烯塑料降解菌时应当以 ______ 为唯一碳源。在获取肠道微生物后应先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 ______ ,选择培养时所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属于 ______ 培养基。
              (2)对选择培养后的微生物分离时,可以釆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当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时,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当釆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微生物时, ______ (需要/不需要)进行梯度稀释。两种方法都得到了多种菌落,根据它们的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分类,菌落特征包括菌落形状、大小、 ______ 和 ______ 等方面。
            • 4.

              分析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Ⅰ.下图是细菌纯化培养过程中划线接种的培养结果。图中在________(填图中编号)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产生每个菌落的最初细菌数目是________个细菌。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用编号表示)。

              Ⅱ.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成分

              含量

              编号

              成分

              含量

              粉状硫

              10 g

              (NH4)2SO4

              0.4 g

              K2HPO4

              4 g

              MgSO4

              9.25 g

              FeSO4

              0.5 g

              CaCl2

              0.5 g

              H2O

              100 mL




              (1)上述培养基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若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自生固氮菌,该培养基成分如何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表中培养基用于观察菌落形态,应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

              Ⅲ.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某些微生物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

            • 5. 微生物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但优良菌种的选育是基础和关键,是显著改善和提高产品种类、产量以及品质的先决条件。如图是菌株分离和筛选的一般流程,据此回答问题。

              (1)采样: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______。
              (2)富集:人为控制条件使目的菌种占优势,同时______其他微生物生长,例如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______。
              (3)分离:从物理性质上看,分离需要配置______培养基,并采用______法火菌分离过程可采用______接种。
              (4)筛选:根据菌落______特征进行鉴定(至少答两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