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做分离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中,加入刚果红应该在(  )
              ①制备供养基时②梯度稀释时③倒平板时④涂布时⑤长出菌落时.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④⑤
            • 2. 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木质纤维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有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流程.
              (1)从土壤中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 ______ 作为唯一碳源.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一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 ______ 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经过梯度稀释后,需将样品均匀涂布在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军的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燃料是 ______
              (3)如上所述的筛选中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②,三种等量酶液的活性 ______ (填“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或“一定不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除了温度、pH还有 ______
              (4)如果想对酶液重复利用,可采用 ______ ______ 方法进行酶的固定化.如果固定酵母菌,通常用 ______ 法.
            • 3.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
              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
            • 4.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刚果红(CR溶液)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用含有CR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

              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培养基(成分见下表):注:“+”表示有,“-”表示无。

               

              氨基酸

              无机盐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维生素

              培养基

              +

              +

              +

              -

              +

              +

              +

              (1) 据表判断,培养基      (“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配制培养基的步骤应为:称量、熔化、____ 、____ 、分装、___  、倒平板。 (2) 取土壤10g,放入无菌研钵中,注入无菌水5ml,并用无菌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为了观察到透明圈,应该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  。为了获得单个菌落,应将提前准备的菌液进行___________。
              (3) 有同学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如图。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4) 教师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条件进行纤维素分解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        更适合夏季分解植物桔杆,理由是             

            • 5. [生物--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
              下列是对土壤微生物开展探究活动的三个案例,请在相应的空白处作答.
              (1)案例l:探究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是否发生腐烂(分解).
              设计思路: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处理
              情况
              不做处理的带落叶的土壤 处理过的带落叶的土壤
              将等量的带落叶的土壤,用带有编号的相同的塑料袋分别包扎好,并埋在5cm深的土壤中
              对实验组土壤应该进行 ______ 处理,尽可能排除 ______ 的作用.
              (2)案例Ⅱ: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实验步骤:
              ①将取自农田的土壤制成土壤浸出液,放在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
              ②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放入等量的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 ______
              ③在室温条件下放置7天后,从A烧杯中取20mL溶液,分别加入A1和A2两支试管各10mL;从B烧杯中取20mL溶液,分别加入B1和B2两支试管各10mL.
              ④在A1和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 ______ ,并进行 ______ 处理.
              ⑤观察各试管的 ______ ,记录实验结果.
              (3)案例Ⅲ:探究土壤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实验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以 ______ 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并用 ______  (试剂)加以鉴别.
            • 6. 在能源紧缺的现状下,可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B、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试管号
              试剂(ml)
              1 2 3 4
              蒸馏水 1.4 1.4 1.4 X
              pH7.5的缓冲液 0.2 0.2 0.2 0.2
              纤维素悬浮液 0.3 0.3 0.3 0.3
              微生物A提取液 0.1
              微生物B提取液 Y
              微生物C提取液 0.1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按照上表所列添加相应试剂.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检验葡萄糖的生成量,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 ______ 试剂,摇匀后,进行水浴加热.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深浅.
              实【验结果】
              1 2 3 4
              颜色深浅程度 + +++ ++ -
              【分析讨论】
              ①表格中实验添加试剂的量X、Y分别是 ______ ______
              ②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______ 号试管,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因变量是 ______
              ③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 ______ ,但深浅不同.
              ④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微生物 ______
            • 7. 请回答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问题:
              (1)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在葡萄汁装入消毒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______ 的空间.所使用的发酵液能使酵母菌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种发酵液应具有 ______ 的特点.
              (2)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但这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 ______ 的实验.
              (3)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常见的繁殖花卉的手段,一般的说,容易进行 ______ 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但为了提高成功率,往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中关键性的激素是 ______
            • 8.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应该加入 ______ 作为唯一的碳源,其原因是 ______ .另外还要加入的三类基本营养物质有 ______
              (2)本实验中所用的培养基从物理状态看,属于 ______ 培养基.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______ 培养基.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 ______ 中.
              (3)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 ______ 分解 ______
              (4)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______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据此,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pH对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将纤维素分解菌分别接种在pH不同的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中,通过观察出现透明圈的最早时间和24h后透明圈直径的大小来判断纤维素酶活性的高低,实验流程如下所示: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接种至不同pH的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中
              该实验小组设置了pH分别为6、7、8的三组实验进行观察,得到了如表的实验结果:
              pH 出现透明圈的最早时间(h) 24h后透明圈的直径(cm)
              6 6 4.42
              7 10 3.66
              8 24 1.33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因变量是 ______ ,纤维素分解菌更适合在偏 ______ (填“酸”、“碱”或“中”)性环境下生长.
            • 9. 农作物秸秆除了作为动物饲料,还可用于微生物发酵,获得燃料乙醇.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分解菌能分泌纤维素酶,因此常用于作物秸秆的初期处理.纤维素酶主要包括的三种组分是 ______ ,其中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的是 ______
              (2)通常在的地方采集土样,用于实验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常采用 ______ 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3)若要对用于后期发酵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活菌数量,可选用 ______ 法进行计数.某同学用0.1mL稀释液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平板中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12,则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是 ______ 个.
            • 10.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
              C.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
              D.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