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 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除酶以外的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请将下列操作按顺序排列:
              ______→⑤______→______→②
              ①加入酶  ②检测产物  ③保温并计时  ④加入pH缓冲液  ⑤加入底物
              (2)已知酶的主要作用为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那么活化能的定义是______。
              (3)C组的产物浓度明显低于另外两组是因为在60℃环境下______,导致酶失活。
              (4)若此酶为从动物体内提取的某种消化酶,则研究它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运输使用的科学方法为______,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
            • 2.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甲组(20℃)、乙组(40℃)和丙组 (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反应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______ 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甲组温度升高10℃,那么甲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______ .
              (3)如果在时间t2时,丙组温度降低20℃,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该组反应物总量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4)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酶的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 ______ .
            • 3.
              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物,如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消除过氧化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处理 培养温度/℃
              1 蒸馏水浇灌 25 7.3
              2 9.4
              3 0.5mmol/L水杨酸浇灌 5 10.3
              4 1.0mmol/L水杨酸浇灌 5 11.6
              5 1.5mmol/L水杨酸浇灌 5 13.6
              6 2.0mmol/L水杨酸浇灌 5 8.5
              7 2.5mmol/L水杨酸浇灌 5 7.9
              8 3.0mmol/L水杨酸浇灌 5 6.5
              (1)表中①是 ______ ,②是 ______ .
              (2)在5℃的环境下,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是 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
              (3)组别1和2对照可得的结论是 ______ ;
              (4)通过组别2-8的实验可得出结论① ______ ;
              ② ______ ;
              ③ ______ .
              (5)请在图中用柱形图描述第1、2组中水稻幼苗SOD的活性.
              ______ .
            • 4.
              如图表示自变量X对酶活性的影响.请回答相关问题. 
              (1)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由酶来催化的.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 ______ 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若X表示温度,则将酶液温度由A升至B时,酶活性的变化是 ______ ,这与将酶液温度由C降至B的效果 ______
              (相同、不同).
              (3)若X表示pH,图示结果 ______ (是、否)是一组酶液经不断改变pH得到的结果.
              (4)对同一种酶而言,若实验中酶的用量增大一倍,重复得到图示结果的实验操作.请将预期的实验结果在图中用曲线表达出来. ______ .
            • 5.
              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1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 ______ .
              (2)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表(“+”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结果 ++ + 棕黄色 + ++
              ①试管中取出的反应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黄色,说明 ______ .
              ②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 ______  之间.
              (3)该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
              ①为缩短反应时间,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______ .
              ②若改进前反应时间与反应底物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请在答题纸上用虚线绘制改进后反应时间与反应底物量的关系曲线. ______ .
            • 6.
              如图中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

              先将酶和乳汁分别加入2个试管,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很长 7.0 4.0 1.5 4.0 不凝固
              (1)解释以下两种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①将装置A中的混合物加温至40℃,乳汁凝固时间如何变化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②将装置F中的混合物冷却至40℃,乳汁凝固时间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2)若将酶和乳汁先混合再进行F组实验,实验结果会不准确,原因是什么? ______
              (3)根据表格简要写出探究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______ .
            • 7.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可以通过加热使分子得到能量从而转变成活跃状态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加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发生化学反应.表是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试管编号
              2mLH2O2 3.5%FeCl3 20%肝脏研磨液 温度 实验现象
              1 2滴 / / 室温 无气泡产生
              2 2滴 / / 90℃ 少量气泡
              3 2滴 2滴 室温 较多气泡
              4 2滴 / 2滴 室温 大量气泡
              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1)化学催化剂和酶都能通过降低活化能而具有加速化学反应的功能.酶具有 ______ 功能,本实验反应出该功能具有 ______ 的特点.
              (2)改变温度,对第 ______ 号试管影响最大.该实验还表明,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有,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 8.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试剂是 ______ ;花生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呈 ______ 色的脂肪颗粒.
              (2)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应选取 ______ 色洋葱鳞片叶作实验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时,能看到液泡的体积大小的变化是逐渐变 ______ .
              (3)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如果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 ______ (pH/温度).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相同的 ______ (pH/温度)等其他条件.
            • 9.
              菁优网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鸡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设计:
              ①如图所示,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仔细观察各试管内产生气泡的量,并记录.
              ③向l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A液体.
              ④向l号试管内加入l mL蒸馏水,向2号试管内加入B液体,向3号试管内加入C液体,并振荡试管.
              (1)A液体为 ______ ,加入B液体的量为 ______ .
              (2)对实验设计中的步骤重新排序,使之更为合理: ______ .(填序号)
              (3)预期的实验结果为 ______ .
              (4)除了题中所给条件,还需要保持相同且适宜的环境因素有 ______ .
            • 10.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中以 ______ 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该物质的单体是 ______ .
              (2)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PH为3条件下的淀粉酶活性 ______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 ______ .
              (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据图的判断依据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