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采用以下技术路线。据图回答:

              (1)可用 ______ 对图中发芽的种子进行诱导处理。
              (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取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______ 区的细胞。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 ______ 。
              统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染色体数。下表分别为幼苗Ⅰ中的甲株和幼苗Ⅱ中的乙株的统计结果。
              幼苗 计数项目 细胞周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甲株 细胞数 x1 x2 x3 x4 x5
              细胞染色体数 / / y 2y /
              乙株 细胞染色体数 / / 2y 4y /
              可以利用表中数值 ______ 和 ______ ,比较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
              (3)依表结果,绘出形成乙株的过程中,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
            • 2.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
              (1)水稻对Mp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 ______ 为判断某抗病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观察自交子代 ______ 来确定。
              (2)现有甲(R1R1r2r2r3r3)、乙(r1r1R2R2r3r3)、丙(r1r1r2r2R3R3)三个水稻抗病品种,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三对抗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可将样本中的R1、r1、R2、r2、R3、r3区分开。这种方法可用于抗病品种选育中基因型的鉴定。
              ①甲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对F2不同植株的R1、r1进行PCR扩增。已知R1比r1片段短。从扩增结果(下图)推测可抗病的植株有 ______ 。

              ②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将甲、乙、丙三重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整合,选育新的纯合抗病植株,下列育种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______ 。
              a.甲×乙,得到F1
              b.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
              c.R1r1R2r2r3r3植株×丙,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d.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然后自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3)研究发现,水稻的抗病表现不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R1、R2、R3等)编码的蛋白,也需要Mp基因(A1、A2、A3等)编码的蛋白。只有R蛋白与相应的A蛋白结合,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若基因型为R1R1r2r2R3R3和r1r1R2R2R3R3的水稻,被基因型为a1a1A2A2a3a3的Mp侵染,推测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 ______ 。
              (4)研究人员每年用Mp(A1A1a2a2a3a3)人工接种水稻品种甲(R1R1r2r2r3r3),几年后甲品种丧失了抗病性,检测水稻的基因未发现变异。推测甲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是 ______ 。
              (5)水稻种植区的Mp是由不同的基因型组成的群体。大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单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将会引起Mp种群 ______ ,使该品种抗病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6)根据本题所述水稻与Mp的关系,为避免水稻品种抗病性丧失过快,请从种植和育种两个方面给出建议 ______ 。
            • 3.

              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Ⅰ

              HindⅢ

              EcoRⅠ

              SmaⅠ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1)一个图 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BamHⅠ和HindⅢ同时切割前后,分别含有_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若对图中质粒进行改造,插入的SmaⅠ酶切位点越多,质粒的热稳定性越________。
              (3)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 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Ⅰ切割,原因是             。                    
              (4)与只使用EcoRⅠ相比较,使用BamH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为了获取重组质粒,将切割后的质粒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___________酶。
              (6)重组质粒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了从 cDNA文库中分离获取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然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的初步检测。
            • 4. 如图表示某农作物的两种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②的育种方法分别是 ______和 ______  ,①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______ .
              (2)过程④⑤的育种方法是 ______ ,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______
              (3)若C品种的基因型为Aa,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______ ,基因型是______ .
              (4)⑤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是用 ______ 处理,这种方法的原理是 ______
              (5)若C作物为水稻,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经过③过程形成的花粉粒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有一半是蓝黑色,一半是橙红色,实验结果验证了 ______ 定律.
            • 5. 已知水稻(2N=24)有抗病(R)、感病(r)和有芒(B)、无芒(b)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纯种的抗病、无芒品种和感病、有芒品种,通过单倍体育种的方法选育出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单倍体采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_____的植株,所得单倍体幼苗基因型有______种。
              (2)在育种过程中,诱导单倍体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常用试剂是______,诱导机理是______。
              (3)在培养过程中,部分花药壁细胞也能发育成为植株,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将发育为______(填“可育“或“不育”)植株。
              (4)诱导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区分鉴别这两种植株,采取的方法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 6. 如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
              (2)通过途径3、4培育品种C、D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分别是______;途径4与途径1相比,途径4能创造自然界从未有过的新性状,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3)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______,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
              (4)品种B与途径3中由叶肉细胞培养的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
            • 7.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______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
              (2)玉米的高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利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______,这种植株由于______,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代植株中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在全部 F2代中的比例为______。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______。
            • 8. 如图为某农科所培育高品质小麦的过程,其中①③④⑤代表具体操作过程。

              (1)①→⑤操作的育种方法是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①→③操作的育种方法是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3)⑤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 9. 黑腹果蝇的第Ⅳ号染色体多1条(Ⅳ号三体)或者少1条(Ⅳ号单体)都可以生活,而且还能繁殖后代。科学家在一群野生型黑腹果蝇品系中,偶然发现了无眼果蝇。为探究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是否在第Ⅳ号染色体上,利用黑腹果蝇Ⅳ号单体和Ⅳ号三体进行如下实验。
              组别 亲本(P)类型 F1的表现型和比例
              无眼×野生型单体 野生型:无眼=1:1
              无眼×正常野生型 野生型
              无眼×野生型三体 野生型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类型看,无眼性状的产生来源于______,三体和单体属于______。
              (2)若只做甲组实验,能否依据结果确定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为什么?______
              (3)科学家利用正常无眼果蝇对乙、丙两组的F1分别进行测交实验,进一步证实了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______。
            • 10. 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Vc的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BB、AAbb)为实验材料培育优良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1)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AABB的原理是______;通过Ⅲ、Ⅴ过程育种的突出优点是______。
              (2)通过Ⅵ过程将“D基因”导入AABB生物细胞的常用运载体是______,导入后还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获得所需新品种概率最小的育种方法是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
              (4)Ⅳ、Ⅴ过程所用药剂的作用机理是______,经过程Ⅳ产生的植株体细胞内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