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年是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年,全国有9亿多选民参加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25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并在此基础上依法产生新一届县乡两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国情决定只有乡人大代表才能直接选举产生

              ②由此产生的权力机关有权决定本区域重大事务

              ③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要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④这种选举方式可以充分考虑到当选者的结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

              近年来,北京市18个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出现了一种声音──“我要自荐参选北京市区、县人大代表一职”。有一位自荐参选者说:“人大代表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我参加选举的目的是维护选民的权利。”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这表明(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B.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
              C.人大代表是直接选举产生的
              D.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材料一:《报告》指出,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雾霾频发、污染严重等大气环境问题,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工作,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作出全面修订。同时专门安排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反馈报告。
                    材料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高度重视、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弪立法调研和评估,健全法律草案征求代表意见制度,制定《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规范》,明确常委会会议初次审议和再次审议的法律草案都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中行使了哪些职权。
              (2)除了材料二中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外,请从民主决策的角度再列举出一种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 4. 材料一:2015年10月26日-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纲领性文件。
              材料二: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提出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共十八大报告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大纲,中共中央就关于制定该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还格外注重听取和吸收民意,国家发改委首次开通了“建言‘十三五’”微信公众号,发布规划编制的动态,并邀请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建言献策;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进行总体谋篇布局,根据此建议,国务院组织编写“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文本;2016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随后正式公布。
              材料三:全会还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紧张,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班摘帽,解决区域性贫困。按照我国标准,中国当前还有592个贫困县,7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则还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将下图数字所对应的内容填写在答题纸上。
              ______ 制定路线、方针,总揽全局→② ______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全国人大通过规划,行使 ③ ______  →④ ______ 遵照执行,具体行使权力
              (2)结合材料二,分析“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3)结合材料,围绕“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实施脱贫问题”主题,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向全国人大写一份提案。
              要求: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②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③学科术语规范,字数300字左右。
            • 5. 材料:“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以博大宽广的胸襟、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立了自贸区重点实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治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
              联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福建自贸区建设应如何依法推进。
            • 6. 材料一:2016年1月1日,“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做出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损害赔偿、行政拘留等舰定,同时对公民、企业及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监管职责做出严格规定。
              材料二:新法实施已三个多月,新法执行情况如何?某校高一(1)班决定对新法实施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公民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还没有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随意焚烧垃圾秸秆,过度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大量存在;一些企业环保设施不健全、运行不正常,乱排乱放废气废水现象依然存在;政府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管理缺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上述现象的发生。调查后全班同学行动起来。
              第一小组向全校同学发出了倡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行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改善空气质量。比如尽量乘公交、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优先购买绿色产品,循环利用物品,参与垃圾分类;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养成节电习惯;发现污染大气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等。同时,应自觉助力,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公共治理。
              (1)结合第一小组的倡议,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参与大气污染的治理?
              (2)治理大气污染,公众期待政府应更有作为。第二小组决定向政府建言献策,请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作为?
              (3)第三小组决定向人大代表反映调查情况,请求人大代表帮助解决,请简要说明人大代表应有的作为?
            • 7.

              某市民因违反《xx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电动自行车被交警扣留,该市民不服,认为该条例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之外增设了扣留非机动车并托运回原籍的行政强制手段,违反了法律规定。遂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对该条例进行审查。虽然此事只是缘起于一辆电动自行车,但涉及地方性法规的合法性、公民财产权利的保护。最终,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其建议,诀定对该条例进行纠正。此案例表明

              ①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

              ②全国人大拥有最高决定权

              ③我国现行司法体系建设已经完善

              ④行政法规不得与现行法律相抵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8.

              在我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是

              A.全国人大代表
              B.云南省人大代表
              C.昆明市盘龙区人大代表
              D.大理州人大代表
            • 9.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多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公众积极参与,提出诸多意见,对法律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做法

              ①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坚持民主立法,使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

              ③保障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推动依法治国④基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

              作为中国慈善事业建设的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法律,慈善法被各界称赞为“开门立法”的典范。该法在酝酿起草过程中,全国人大多次召开研讨会、征求意见会、广泛邀请多方参与,民间回应也空前活跃。全国人大坚持开门立法的积极意义在于

              A.促进政府了解民意,保证国家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B.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C.促进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D.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