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已经持续推进了三年。如今置身天津的人们会欣喜地发现,蓝天白云的数量在渐渐增多,而这背后是社会上下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三年来,天津市人大相继出台了《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015年市环保局派出20个区县工程组,配备了八百多名负责环保监督的“网格员”,设置了二百多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布下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天罗地网”;为营造绿色生活环境,广大居民以“社区是我家、维护靠大家”为主题,纷纷开展了“慎放烟花、远离雾霾”等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
              结合材料,说明天津市为实现“蓝天白云”所做的努力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投行是首家由发展中国家组织成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2013年10月,中国提出筹建亚投行倡议。2014年10月,首批22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签署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2015年6月,创始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亚投行57个成员国,涵盖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拉美等五大洲,以发展中成员国为主体,同时包括大量发达成员国。2015年10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决定:批准2015年6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在北京签署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
                  材料二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它是中国新的国际金融战略平台。作为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在1000亿美元亚投行的法定股本中,中国的股本金占亚投行总股本金30.34%.从2010年到2020年,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约为8万亿美元,亚投行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多渠道动员各种资源特别是私营部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成功筹建亚投行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亚投行成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 3.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 4. 回望2014年,改革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打破行业垄断壁垒,价格改革首当其冲,2014年我国陆续开放了电信业务、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等26项商品和服务价格,放松铁路运价管制。更加灵敏的价格机制,为吸引社会资本,打破垄断,特别是加快放开电力、电信等垄断性竞争性环节奠定基础。
                 材料二  2014年,我国发动改革攻坚战,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不断扩围,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电信业先后被纳入试点范围,对服务业定向减税,对“三农”、小微企业定向降准;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新农保城居保并轨,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加强农产品流通等骨干网建设,推进消费品安全立法,严惩“黑心”食品、旅游“宰客”等不法行为。
                  材料三   2014年我国制度化法治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食品安全法、行政诉讼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一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审议;一起起冤假错案得以纠正,“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禁止刑讯逼供”等司法理念得到贯彻实施;政府等带头自我革命,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打破行业垄断壁垒为什么价格改革要首当其冲,并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说明材料二中国家所采取的举措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评论材料三中相关举措。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中国GDP首次突破l0万亿美元大关,但增速降为7.4%,是1990年以来最低,中国经济进入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材料一  我国经济“新常态”存在以下阶段性特征: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从出口形势看,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
                  材料二  经济“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成为2015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认为,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企业应如何面对经济“新常态”。
              (2)假如你是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任选其一),针对“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应如何履职?
            • 6. 当前,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新常态”。
              材料一“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变化。
              (1)下表列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常态”。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适应新常态。
              角度 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 措施
              从生产能力者 由传统产业长期供给不足,转向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 示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 由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种转变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 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 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材料二  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对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耒说,需要充分履行职责,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2)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如何履职,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材料三“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敢于出招善于应招,又要勇于破藩篱、扫障碍,通过改革破除旧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3)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 7. 引江济淮工程,被称为安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安徽省水资源配置战略工程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改善的重大基础设旋。
              信息一 为了尽快推进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安徽省政府在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和举办社会听证会的基础上,编制了引江济淮工程规划纲要。中共安徽省委建议人大审议引江济淮工程规划纲要,并召开常委会议,研究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工作。目前规划纲要已编制完成并通过水利部审查,工程或于2 0 1 5年6月开工建设。
              (1)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信息二:引江济淮工程将直接沟通长江淮河干线航道,对于加快安徽省腹地经济发展,拉近我省与沿海经济带距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使我省北部一些地区水资源不足问题得到缓解,改善淮河水生态环境和抑制地下水超采,淮北地区中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局面也将得到有效遏制。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引江济淮工程的经济意义。
              信息三: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首先要做好沿线部分居民的拆迁工作。对此,拆迁户纷纷表示,要顾大体识大局,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更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绝不能影响工程的建设。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怎样才能处理好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关系?
            • 8.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结束到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个法律解释;听取审议“一府两院”13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3次专题询问和4项专题调研。今年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立法法》,赋予了地方更多的立法权。
              材料二 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两年来,我国在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简政放权,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大幅度增加,为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简政放权的哲学依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