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半马意外为何那么多?

              第二届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一名半马运动员在最后冲刺的地方突然倒地,心跳呼吸骤停,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运动员才慢慢清醒,恢复意识。

              令我们感到不解的是,近年来,我国马拉松赛事中选手心肺呼吸骤停事件,发生在半马比赛中的比例高于全马比赛。

              我们有必要反思,为什么难度看上去相对更小的半马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概率却更高?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缺乏经验者参加半马多于全马。在长跑运动大热的今天,说全民跑步似乎也不为过,跑步的人越来越多,自然想跑马的人也越来越多。对于多数普通跑者而言,对长达42公里的全马至少还心存那么一点敬畏。而半马就不一样了,很多普通跑者觉得自己虽然跑量不大,但半马也就21公里,拼一把似乎也能够得着。既然跑者都有一颗跑马的心,那么就从半马开始尝试。

              对于平时跑量不足的跑者,初次参加半马,由于经验不足以致整个身体在比赛后半程都面临很大压力,自然更容易发生意外和事故,而报名全马的跑者中,很多都是“老司机”,或者说全马参赛者在心理上会更加重视,准备上会更加充分。

              其次,热闹的比赛让许多人参赛时失去理智。当几万人拥挤在赛道等待比赛发枪时,那种激动人心的场景会让人心潮澎湃,感觉自己状态奇好,在发枪后,往往忘记了自己的能力,随着人流拼命往前跑,加之沿途热情的观众不断加油鼓励,更使得参赛选手容易失去理智。有些选手根本不做比赛准备,不考虑自己的体能分配策略,随意乱跑。这样在比赛中,就拼命跟着别人跑,而不是按着自己的节奏,结果就很容易发生意外。

              再者,临近终点冲刺和冲刺后突然停下脚步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你在比赛中一直保持平稳的速度,那么心肺是以非常稳定的节奏工作,风险其实很小。危险就发生在突然提速的时候,这时心跳呼吸被迫迅速加快,本身长时间跑步,心脏就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突然的刺激使得心脏更加不堪负荷,这时患有隐匿性心脏疾病的人,心脏疾患就容易爆发出来,如发生室颤。

              此外,很多选手缺乏运动常识,在冲过终点后不是逐步降低速度,走几步或慢跑一下才停下来,而是突然停下脚步,庆祝胜利。这时由于突然终止运动,肌肉的收缩骤然停止,使大量血液因为肌肉挤压作用消失,聚积在下肢,造成循环血量明显减少,使得心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晕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重力性休克”,严重时甚至引发猝死!

              运动是一把双刃剑。长跑有利于心脏健康,但过量跑步和没有基础就跑马对心脏是有损害的。大量研究结果无一例外的表明长期运动极大有利于心肌保护,运动增强心脏功能是确切无疑的。但是,突然发生的大量体力消耗(如马拉松)会增加所有人突发心脏猝死的短期性风险,而那些规律运动的人发生这种风险的可能性比不运动人要低很多。

              我们推崇把跑步作为保持健康的手段和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组成部分,但不提倡把跑马作为跑步的唯一目标;盲目追马,一年参加多场马拉松赛,甚至一个月参加多场马拉松赛事对身体是具有一定伤害性的!

              【注】①完整的马拉松(简称“全马”),赛程通常是42.195公里。“半马”就是半程马拉松的意思,赛程是“全马”的一半,约为21公里。

              (根据互联网资料改编)


            • 2.

              阅读下面三段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A】《苏州园林》节选(作者:叶圣陶)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B】                          建筑与汉字

              ①作为同源的文化现象,中国建筑与汉字紧密相联,体现了共同的文化心理。

              ②首先,它们都注重对称法则。汉字中有许多字是对称的,如“中”“申”等, 其中的竖笔便是对称轴。中国传统建筑也呈现出同样的特征,也常以对称为格局, 故宫是对称的, 中华世纪坛也是对称的。确切地说,这是一种静态的均衡,在心理上偏于严谨, 因而具有庄严肃穆之感。很多建筑组合的对称形态还与汉字有直接关联,借助汉字表达人生愿望。

              ③其次,它们都讲究宾主法则。汉字书法讲究一字之内,笔画分主次。以横画为主笔,扁横铺展,质朴古雅;以竖画为主笔,纵势挺拔,俊秀伟岸;以撇、捺作主笔,则体势开张,有险峻之象。其余笔画与之相配,在变化中追求一种动态的均衡,呈现生动活泼之态。建筑上的宾主法则要求主、副建筑相互呼应,既能突显主建筑物,又可展现设计者追求的精神意蕴。

              ④第三,它们都注意疏密之法。书法家在进行创作时,将笔画未到的空白处也计算在它的造型之中,黑白相互穿插,形成特有的空间美感。建筑师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同,即利用各个建筑应高低错落,并可借助廊、桥、亭等元素,让建筑物之间有对话、有分合,从而构造出“通、透、空”的意境。这使建筑空间在满足居住的实用之外,又承载了提升生活品位的文化内涵。

              ⑤中国建筑与汉字的这些相通不是偶然的, 它与中华民族强调的和谐与秩序的文化理念相呼应,正如《论语》中所说:“乐者天地之和, 礼者天地之序。”汉字与建筑中所追求的境界其实都反映了中国人对人与人、物与物、物与人之间和谐有序的生存状态的向往。

              ⑥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世界趋于一体化,各国的传统文化将很容易受到其它文化的覆盖。那么,要使传统文化中精髓部分得以继承,只有将传统文化理念灌输到现代设计思维之中,建筑设计作品才能充满生命力和竞争力。

              【C】《汉字歌》(节选)(作者:陈建武)

              横横竖竖,清清楚楚

              汉字教我认识万物

              礼义廉耻,道德品质

              汉字教我人之初

              撇撇捺捺,笔墨无数

              唐诗宋词,经典名著

              天文地理,古今中外

              汉字教我万卷书,万卷书

            • 3.

              所谓的抗霾食品

              ①网上一直流传有些食品能够抗霾,比如猪血、鸭血、五花肉、青菜等。这些“抗霾食品”真的有效吗?

              ②中医所推荐的滋阴润肺、助肝排毒的食疗方法可“抗霾”吗?古代并没有过这种人类污染造成的雾霾天,食物对雾霾有什么作用,古人也不可能做过相关研究并有可靠的经验留给我们。所以,所谓“润肺”的食材未必对雾霾有特效。但适当吃点木耳、银耳,获得一些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于减少胃肠道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还是有所帮助的,对健康有益无害。

              ③不过,也有人认为菌类食品污染大,会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如木耳、银耳就属于菌类。按目前各地测定的结果,的确存在菌类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但比例还是很小的,大部分产品是合格的。菌类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轻重主要与它的生长环境有关。在土壤、水源已经被重金属污染的地区,野生菌类是最危险的,而人工栽培的菌类长在培养基上,不接触外界环境,反而相对安全。另外,菌类的重金属并不是可溶状态,通常是和膳食纤维结合而存在,即便进了人体,吸收率也是较低的。所以,在少量食用的前提下,各种菌类的安全性是无需担心的。

              ④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多吃青菜可以对抗雾霾”。这个说法虽然有点道理,但也只是“沾边”而已。这是因为菠菜、苋菜、小油菜、芥蓝等深绿色的叶菜中富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绿素有利于减少人体内某些化学毒物的致突变作用,而胡萝卜素在身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有利于提高上皮组织(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睛的黏膜和皮肤等)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其中的多种抗氧化物质也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这些作用对于预防雾霾造成的呼吸道黏膜损坏可能有一定益处。不过,这绝不意味着青菜是抗雾霾的特效食品。

              ⑤维生素A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动物肝脏、肾脏、奶油、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但人们同时又顾虑这些食物中的胆固醇。深绿色、橙黄色蔬菜、水果中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而这些食物同时又有利于预防各种慢性病。按我国膳食指南的推荐,一个人每天应当吃250克左右深绿色的叶菜。

              ⑥如果你平日很少吃青菜,因为听说吃青菜能抗雾霾的说法而增加了绿叶菜的食用量,那真值得庆祝了。因为吃深绿色叶菜的好处实在太多,对于预防心血管病、糖尿病、老年认知退化和骨质疏松,都大有益处。

              ⑦很想提示一下担心雾霾危害的朋友,不要听到什么食物能“抗霾”就拼命吃,用它挤占其他天然食物的份额。比如,有人听说木耳能清除污染,就顿顿以木耳当主要菜肴吃;有人听说百合对肺好,就把百合当主食吃。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少数几种食材并不能代替其他食材的健康价值。合理的方式是,以抗雾霾为契机,增加食物的多样化程度,更加重视自己的饮食健康。

              ⑧其实,雾霾只是我们身体所面临的多重健康危害因素之一。除了雾霾,人的身体还面临精神压力、坏情绪、晚睡熬夜、缺乏运动、食物营养不合理、烟酒过度、滥用处方药等很多危害。虽然雾霾问题我们真的没法在短期内解决,但是其他问题,却是每一个人可以自己控制的。遗憾的是,很多人会这样强词夺理:“雾霾还没有解决,我健康生活有什么用?”“食品都污染了,我注意营养有什么用?”……这种逻辑实在有害。

              ⑨在环境污染短期没法解决的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污染的环境中,比别人的抵抗能力更强一些,活得更有质量一些。

            • 4.

              沸腾的湖泊

                 ①据说,几个探险者来多米尼加山区探险,他们走进这片山区时,突然看到远处的山谷中热气蒸腾,仿佛有人正在露天里生火造饭。几人当时又累又饿,看到荒山中升起炊烟,大家紧赶慢赶,到达山谷里时,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大吃一惊:冒出热气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沸腾的湖泊!

                 ②从远处看,这个沸腾的湖泊长  (1)  米,宽约  (2)  米,整个湖面热气腾腾,就像一锅煮开的水,特别是在湖的中心,湖水不停翻滚,水下涌起的水蒸气使湖面翻滚着灰蓝色的水泡,仿佛是开水沸腾时冒出的水花。由于两边的山体十分陡峭,因此沸水湖的湖底又陡又深,距离湖岸不远处,湖水便深达90米,使人不敢离湖岸太近。可以说,沸水湖不但是一个可怕的滚水池,还是一道令人恐怖的深渊。再加上沸水湖周围地区由于长期受含硫气体及其他一些有害气体的影响,动植物都不敢靠近湖岸“安家”。

                 ③那么,沸水湖的温度到底有多高呢?有探险者曾经冒着危险,用温度计测量过近岸的湖水:好家伙!靠近岸边的湖水竟然达到了90℃。看着“噌噌噌”上涨的温度计读数,强忍着水汽带来的炽热感,探险者望了一眼翻滚的湖水,心有余悸地离开了岸边。由于湖水常年沸腾,人们根本无法测量沸水湖中心的水温。

                 ④沸水湖是如何形成的呢?据当地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沸水湖,当时山谷里植被茂密,鸟儿在这里歌唱,野羊、兔子等动物经常出没。可以说,在沸水湖出现之前,这个山谷是动植物的天堂。可是有一天,山谷里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有人看见天上掉下来一把巨大的水壶,落地之后,水花四溅,热气蒸腾,转瞬之间,水壶化成了一个沸腾翻滚的湖泊。据说,这个水壶是上帝用来烧开水的;但这一天,他可能心情不好,不小心碰翻了水壶,于是装满开水的壶从天而降,落下来便形成了沸水湖。

                 ⑤________一些科学家来到多米尼加山区的沸水湖这里考察,试图弄清沸水湖形成的真正原因。后来,科学家们发现沸水湖是由一眼间歇泉形成的。间歇泉“休息”的时间一般很短暂,当它恢复“体力”时,新一轮喷发又开始了,一时间地动山摇,山谷里轰响如雷,只见一股灼热的水柱从湖底喷涌而出,湖面上很快烟雾缭绕,热气腾腾。那么,间歇泉的水是如何被“煮沸”的呢?原来,间歇泉坐落在一个古老的火山口上,地下火红的岩浆就像一只大火炉,把带有大量矿物质和含硫气体的水烧开后,再由火山口通道(即喷孔)猛烈喷出来,于是便形成了这个大自然的奇观。

              (节选自《百科知识》)

            • 5.

              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

                 ①自今年4月10日前后以来,日本、缅甸印度边境、菲律宾、阿富汗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多国相继发生地震,造成人员伤亡。4月16日凌晨,日本九州岛发生里氏7.3级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民众避难中,当地发生大规模断电。14日,日本熊本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9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数万人被迫疏散;14日凌晨,菲律宾5.9级强震,造成3人受伤;13日,缅甸西北部发生6.8级地震,在孟加拉国造成60余人受伤,在印度造成6人受伤,并造成印、缅、孟部分建筑物倾斜或受损;10日,阿富汗发生7.1级地震,致巴基斯坦3人遇难、27人伤。连日来,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也数次发生5.0级以上的地震。这些地震震级较高、发生次数频繁、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力、影响人类生活。种种迹象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地球是否进入了地质活跃期?

              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可能已进入活跃期。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主要涵盖了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因地壳板块相互碰撞频繁,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近期发生地震的日本、菲律宾位于该带上。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该带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能量15%。该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穿地中海,经伊朗高原,进入喜马拉雅山东端向南拐弯经缅甸西部、安达曼群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之班达海附近,与西太平洋地震带相连。近期发生地震的缅甸、阿富汗则位于该带上。

              ③据地震学家统计,地球每天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因震级太小或离人口聚居地太远,人们感觉不到。而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约有一二十次。震级为8级左右的地震,全球每年仅出现一两次。相关统计显示,用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达约5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次,而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鉴于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故有观点认为,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地震活动是正常现象,地震造成的破坏是局部性的,因此民众大可不必过于恐慌。

              ④全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专家说法不一:在被问及地球是否已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问题时,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鲍德温曾指出:“这很难说,我看到有研究说是,也看到有研究说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但我们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不过,也有学者言之凿凿地就大地震进行过预测,如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警告说,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宿命般的巨大地震”,称下一次在举办东京奥运的2020年之后4、5年内发生“也不稀奇”,并建议日本政府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迄今,全球地震学家尚未找到任何一种异常现象,可在所有大地震之前被无一例外地观测到。这意味着,人类还无法对迫在眉睫的大地震进行准确预报。但通过长期观测地壳断层,可对某地区未来数十年发生地震的概率进行评估。此外,发达的预警和信息传播技术,也可在破坏性较小的地震纵波到达地面时立即发出警报。在导致房屋倒塌的地震横波到达之前,为人们逃生抢出几秒至几十秒的宝贵时间。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应对大地震等相关灾害时将会更加从容不迫。



            • 6.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 7.

              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 

               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②那么,PM2.5是什么?它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面对雾霾天气,我们应如何抵御PM2.5污染呢?

               ƒ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④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它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⑥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⑦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⑧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⑨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那么,面对雾霾天气,我们应该如何抵御PM2.5污染呢?

            • 8.

              蔬菜疯长的秘籍

              ①地球上有这样两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蔬菜长得十分巨大,人们因此称其为“巨菜谷”。

              ②这两个神奇的地方,一个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麦坦纳加山谷,一个是俄罗斯的萨哈林岛。来到这里,走进当地人的菜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颗颗“身高”近两米的大白菜,这些大白菜每颗都有近50千克重。此外,这里还有大如酒桶的冬瓜、一米多长的葫芦、形如足球的大蒜头……总之,所有蔬菜似乎都被放大了许多倍,令人十分惊异。

              ③巨菜谷的蔬菜为何长得如此巨大呢?有人认为,这两个地方的蔬菜都是特殊品种,因为和普通的蔬菜品种不同,所以才能长成世所罕见的巨菜。一些科学家特地到阿拉斯加的麦坦纳加山谷进行了考察。他们经过研究认为,当地人种植的蔬菜种子其实和普通的蔬菜种子并无两样。又有人提出,巨菜谷的蔬菜之所以长得这般巨大,是否因为日照时间长的缘故。从这两个地方所处的地理纬度来看,它们都处于高纬度地区,夏季日照时间比较长,确实对蔬菜的生长很有利。不过,相同纬度的其他地方的蔬菜外形都很普通,因此这种说法也不正确。还有人认为,巨菜谷的蔬菜可能是特殊气候造成的,无论是麦坦纳加山谷,还是萨哈林岛,夏天的昼夜温差都较大,白天气温有时可达20℃以上,夜间气温可降至10℃以下——悬殊的昼夜温差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不过,这种说法同样无法解释为何类似气候条件的其他地方,蔬菜都没有长成巨人体型。

              ④那么,巨菜谷蔬菜疯长的秘籍到底是什么呢?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有极少数地方地下深处的土壤岩石中,储存了重水含量非常低的水,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面,还有些地下深处的土壤岩石有过滤重水的功能。巨菜谷正是这极少数的地方之一,这里的重水含量十分低,非常适合包括蔬菜在内的植物生长。科学家还发现,巨菜谷的地下埋藏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矿藏,而且那里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综合起来,制造了一个强电场、强磁场的环境,这些环境对蔬菜的生长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此外,巨菜谷一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也为蔬菜的疯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自《百科知识》2016年07期,有删改)


            • 9.

              【一】扇子文化

                 ①北京伏天里,虽说人人手中都摇着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别。

                 ②用蒲葵叶稍事加工即成的芭蕉扇以及用竹篾、麦秆编制的普通扇子,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但就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论,则不如羽扇、团扇和折叠扇。

                 ③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据晋人崔豹《古今注》一书所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已有用鸟头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宫闱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交战时,武侯就是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体有益。北京的老人或僧、道、尼等各教弟子,深知古人“避风如避箭”这一养生之道的奥秘,故而于盛夏皆喜用羽扇取凉。

                 ④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宫中常用,又叫宫扇,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其作用主要是用以遮盖,手执一扇不但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雅文静的仪态,有时还能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

                 ⑤正因为团扇带有装饰性,所以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以便在上面点染绘画,增加装饰美。故而梁朝的大文学家江淹有“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之句。

                 ⑥昔日北京豪门中的太太、小姐以及梨园界的坤伶多喜用团扇。北京崇文门外花市的绢花作坊,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物力大批制作团扇,以供市场需求。其所制团扇,分素扇、字扇、画扇三种。字扇与画扇,是将成批的普通素扇“过行”给画匠或写字匠,雇佣他们在扇面上书写唐诗、宋词,彩绘花鸟虫鱼。至于素扇,上面虽无字画,却都是工精料细的上等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为之,柄端系有小巧玲珑的翡翠或玛瑙雕成的“扇坠儿”,价格昂贵,专门卖给有钱人。

                 ⑦北京人喜用的折叠扇,又称聚骨扇或紧头扇,本是外国的贡品。苏东坡记载说:“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许。”由此可知折扇至少在北宋时已由朝鲜传入我国。明代张东海亦以为折扇贡于东夷,永乐间始盛行于中国。据说传入宫中时为太监所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入民间。

                 ⑧折叠扇的扇骨、扇面有非常考究的。韵古斋所售之扇骨,有紫檀、象牙、乌木、棕竹、湘妃竹、毛竹、梅鹿竹、广漆、菠萝漆、嵌金银丝、嵌螺钿等精雅的上品,并时而出售从宫中溢出民间的雕有正龙、侧龙、百龙、百鹿、百鸟等极为罕见的老扇骨子,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皆为清宫造办处所制,所刻鱼龙鸟兽及蝇头细楷,刀法清晰,不失规矩笔意。荣宝斋出售的扇面,有重金、红金、洒全、块金、发笺、白面、黑面、珊瑚面等。这些质地精良的扇面,价值并不昂贵,但一经配上张大千、溥心畲、齐白石等著名书画家的水墨丹青,便成了稀世之珍。

            • 10.

              藏在肚子里的“第二大脑” 

               ◆兰政文

              ①自古以来人们就爱用“一肚子坏水”来形容某些奸诈小人,而把那些学识渊博的君子誉为“满腹经纶”。“坏水”也好,“经纶”也罢,都与才智、智慧有关。难道老祖宗早就料到人的肚子也是智慧的“产地”吗?    

              ②老祖宗还真的料到了,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除了位于一身之首的头部大脑外,还有一个大脑藏在肚子里,称为“腹脑”。换句话说,无论你是男是女,都有两个脑子,你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将肚子简单地视为“酒囊饭袋”了。它是你的“第二大脑”。    

              ③“腹脑”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肚子里那个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个网络由大量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内壁、胃部、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相互进行信息传送,构成“腹部神经系统”。    

              ④那么,造物主为何要对人体如此设计呢?科学家们将之归因于物种进化。在生命进化的最初阶段,一些生物(例如管状蠕虫)还没有大脑,其神经系统的直接产物就是“腹脑”,而“腹脑”也足以满足它们对于神经机能的需求。以后随着物种的不断进化,“腹脑”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它们需要功能更完备、信息更灵敏的“指挥中心”,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大脑便应运而生了。但腹部神经系统并没有“下岗”,而是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继续存在。于是,人体便有了两个脑。    

              ⑤两个脑,一个高高在上,一个隐居在下,通过一种叫迷走神经的神经组织联系在一起,关系极其密切,堪称“哥俩好”。    

              ⑥首先,哥俩互通信息,其中上传的信息(由腹部传到大脑)比下传的信息(由大脑传到腹部)要多。由于“腹脑”能主动地储存身体对全部心理过程的反应,并在需要时将信息调出上传给大脑,故大脑做出的一些决定中,“腹脑”的影响力功不可没。德国就流行这样一句话:“在肚子里选择最佳方案并做出最佳决定。”    

              ⑦其次,哥俩“患难与共”,一起感受肉体和心情伤痛。一般来说,当你非常生气时,“腹脑”通常的反应就是吃不下饭,甚至发生胃疼等。    

              ⑧再次,哥俩“同病相怜”,“一损俱损”,对某些疾病的反应出人意料地“同步”。比如,老年痴呆症患者,常在头部和腹部出现同样的组织坏死病变;得了疯牛病的人,在大脑受损而出现精神错乱时,胃肠也遭受极度损害;还有,当脑部中枢感觉到紧张或恐惧时,胃肠系统通常会痉挛和腹泻。    

              ⑨此外,“腹脑”与大脑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能指挥,会做梦。就说做梦吧,不少胃肠患者总是噩梦频频,睡不好觉,其奥秘就在这里。    

              ⑩“腹脑”一般负责监控胃部活动及消化过程,“观察”食物特点、调节消化速度、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的分泌等,被誉为人体消化器官的“总开关”。    

              ⑪“腹脑”也有与大脑记忆功能有关的同种物质,因而能存储记忆。举个例子,假如你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甜点,后来吃腻了,再也不想吃了,这种感觉会被“腹脑”记住,等你长大后一想起这种甜点就会泛酸水,胃部就会不舒服。    

              ⑫“腹脑”与大脑的主要区别在于“腹脑”没有思维能力。那么,能不能通过训练和培养,使这一机能得到“复苏”呢?    

              ⑬这并非异想天开,已经有专家尝试用一种古老的锻炼方法来达此目的,这就是太极拳。研究认为,太极拳独特的“松静自然”、“气沉丹田”呼吸法,将大脑的“神”与“腹脑”的“气”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同一种“神经体操”,对“腹脑”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在大脑的推动下,唤醒“腹脑”的思维能力,如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样,达到“肚子一鼓计上心来”的境界。尽管这一探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科学家的态度是乐观的,变为现实的可能性相当大。 (选自《青年文摘》)

              材料链接:呵护腹脑妙招连连

              要让腹脑的不良“记忆”渐渐淡忘,就必须坚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将肠胃保养做到实处。首先,咱要摆脱节日里的大鱼大肉,尽量保证每餐都吃到粗粮、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及蔬菜,必要的时候可以摄取一些口服纤维素辅助消化;其次,除去三餐规律、细嚼慢咽的老规矩,还要保证进餐后的3个小时尽量保持站立或者直坐的姿势,不平躺,以确保胃酸停留在胃里,腹脑正常地工作;最后,找出腹脑的耐受临界点,明确自己吃多少量合适,什么不适合多吃,在食用的时候加以控制,逐渐让腹脑放松不再紧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