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生胡萝卜素的微生物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

              (1)筛选产生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______或平板划线法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要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______。
              (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液中的蔗糖可为酵母菌R提供______;作为无机盐的硝酸盐还可提供______。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该控制好温度和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方式______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___。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要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______。
            • 2. 回答与果胶、淀粉等提取和利用有关的问题:
              某植物富含果胶、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成分。某小组开展了该植物综合利用的研究。
              (1)果胶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先经过一段时间沸水漂洗的果胶得率(提取得到的果胶占原料质量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常温水漂洗的果胶得率,最主要原因是沸水漂洗______ (A.有助于清洗杂质和去除可溶性糖  B.使植物组织变得松散  C.使有关酶失活  D.有利细胞破裂和原料粉碎制浆)。
              (2)在淀粉分离生产工艺研究中,为促进淀粉絮凝沉降,添加生物絮凝剂(乳酸菌菌液),其菌株起重要作用。为了消除絮凝剂中的杂菌,通常将生产上使用的菌液,采用______,进行单菌落分离,然后将其______,并进行特性鉴定,筛选得到纯的菌株。
              (3)在用以上提取过果胶和淀粉后的剩渣加工饮料工艺研究中,将剩渣制成的汁液经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彻底酶解处理后,发现仍存在浑浊和沉淀问题,可添加______使果胶彻底分解成半乳糖醛酸,再添加______,以解决汁液浑浊和沉淀问题。
              (4)在建立和优化固定化酶反应器连续生产工艺研究中,通常要分析汁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和所用酶的活性,然后主要优化各固定化酶反应器中的______(答出2点即可)、反应液pH和酶反应时间等因素。其中,酶反应时间可通过______来调节。
            • 3. 回答与微生物培养及应用有关的问题:
              (l)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______时开始计时。对于不耐热的液体培养基,一般可将其转入G6玻璃砂漏斗中,采用______方式可较快地进行过滤灭菌。
              (2)与酿造果醋相比,利用大米、高粱等富含淀粉的原料制醋,需增加______的过程。某醋化醋杆菌培养基由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甘露醇组成,其中甘露醇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为筛选胞外α-淀粉酶分泌型菌种,一般从______(A.果园树下B.肉类加工厂周围C.米酒厂周闱D.枯树周围)获得土样,用无菌水稀释,涂布到含有淀粉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表面滴加碘液,可在菌落周围观察到透明的水解圈。若要筛选酶活性较高的菌种,需挑选若干个______比值大的菌落,分别利用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进行扩增。然后将培养液离心,取______用于检测酶活性。
            • 4. 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连续培养JA122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______培养基,大肠杆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
              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______。
              (2)样品中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产生新菌株的原因是由于JA122大肠杆菌发生了______。
              (3)对三种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CV101菌株能以CV103菌株产生的醋酸盐为碳源。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以上观点。
              ①配制______的固体培养基(A组);和不含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组);
              ②将等量的适量稀释的CV101菌液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应在______条件下进行。
              ③预期实验结果:______。
            • 5.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是极为重要的酶制剂。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出了能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1)进行①过程的目的是______嗜热菌培养液;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______。
              (2)Ⅰ、Ⅱ号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 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对培养基常用______方法进行灭菌。对于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______,如果要检测灭菌是否彻底,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将灭菌过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______。
              (3)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______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应挑出透明圈______(填“大”或“小”)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
            • 6. 回答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的问题:
              (1)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
              (2)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成分见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培养基乙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
            • 7. 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都需要配制培养基,关于三类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为固体培养基
              B.均需加人抗生素
              C.均需添加葡萄糖
              D.均需灭菌后使用
            • 8. 现有五种不同的抗生素(甲、乙、丙、丁、戊),有测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下图-1所示在均匀接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分别于不同位置加入2mg不同的抗生素的实验结果。图-2为细菌的细胞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图-1中可知,______种抗生素的抗菌效果最好,______种抗生素的抗菌效果最差。
              (2)图-2中4指的是______(结构),已知丁种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葡萄球菌此结构的形成,由此推测该种抗生素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______(填“大”或“小”)。
              (3)为保证培养基上能均匀地生长出一层金黄色葡萄球菌,将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时采用______(填“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法。操作过程中,与用于计数的平板接种不同的是:本实验要保证滴加到培养基上的菌液______,以缩短培养时间。
              (4)本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______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培养物(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避免______被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9.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
              (1)培养基配置的步骤为:计算-称量-______-______-倒平板;为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在37℃培养箱中培养适当时间后形成菌落,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个的平板进行计数。
              (2)泡菜虽然好吃,但其中的亚硝酸盐会危害人体健康。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  ______,这是一种致癌物,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物质。
              (3)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左右。
              (4)某同学釆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规格为16×25,0.lmm3),统计4个中格中的细菌数,计算出每个小格所含细菌的平均数为2个,则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是______(稀释倍数为103)个。
              (5)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将试管放入______保藏。
            • 10. 研究人员以甘蔗汁为原料,先接种酿酒酵母发酵,将获得的含一定酒精浓度的发酵液作为果醋发酵培养基,用于研究醋酸菌的发酵,醋酸不再增加时结束发酵,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1表示不同接种量(W/V)发酵的结果,图2表示接种适量醋酸菌种的发酵过程中菌体数量与醋酸产量变化。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培养基时,常在甘蔗汁中添加酵母膏5g/L,这主要是为了给微生物提供______等营养,再利用______方法进行灭菌后备用。与前期酵母发酵相比,接种醋酸杆菌后进行发酵要调节控制的条件主要有______。
              (2)分析图1可知,四种接种量中,生产中最适宜的接种量是______,原因主要有______。接种量为2%(w/v)时,获得的醋酸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分析图2可知,为了了解发酵液中醋酸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每天定时利用______测定发酵液中菌体数量。发酵120h后,发酵液中醋酸产量增加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