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世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齐失纪纲,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于下,取乱侮亡,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而罢之。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不宜作官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宜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朝,犹且用心。况逢明君圣朝,敢不力竭!但神衰精微,官事非驽马蹇驴所逮。”上劳而遣之。岁馀,驰驿入京,劳敝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

              (节选自《隋书·列传·卷二十七》,有删改)

              (1)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


              (2) 文中王韶坚持辞官不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王韶是一个怎样的人。

            • 2.

              贾逵①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②,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③,或题于扉屏④,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于闾里 ⑤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⑥ 。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⑧⑦子孙,舍⑧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                                          

                 (选自晋·王嘉《拾遗记·后汉》

              [注]①贾逵: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②嗣:子孙后代。③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④屏:屏风⑤闾里:里巷。⑥振古:远古,往昔。 无伦:无与匹比。⑦襁负:用襁褓背负。⑧舍:住。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1)尝(        ) (2)负(       ) (3)盈(          )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

              (2)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

              (3) 从选文看,贾逵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桃花源记》(选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 ②麻枲之属___________

              ③停数日,辞去___________________暮,与老人同出__________

              (2) 翻译选文中划线语句


              (3) 第一段选文的开头描写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美景,请你就这部分内容写几句评注性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及好处)。



              (4) 第一段选文中的“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最终是离开了。那么第二段选文中的“杨氏”是否要定居穴中,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5) 两段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6)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单的语言回答。

            • 4.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①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②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③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④,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⑤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⑥;博闻强记⑦,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yú)⑧?”

              注解:①伯禽:周公之子。②骄:怠慢。③相:辅佐。④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指洗一次头多次停下手握散发以接待宾客,吃一顿饭多次停下以接待宾客。比喻在位者礼贤下士,殷切求才。⑤畏:同“威”,威严。⑥哲:明智,聪明。⑦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⑧欤:吗。

              [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用/给下列两句划分停顿,每句停一处。

              (1)成 王 封 伯 禽 于 鲁        (2)夫 学 须 静 也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1)无以鲁国骄士 (         )     (2)恐失天下之士 (         )

              (3)非学无以广才 (         )       (4)与日去 (         )

              (3) 翻译下列句子。

              (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  ,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  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 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 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 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緼,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 6.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

              ③厚币:丰厚礼品。        ④饰诈:作假骗人。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 王(       )

              (2)时时而进(        )

              (3)自子之 即墨也(       )  

              (4)之万家(       )

              (2) 用“/”为【乙】中下列一句话标出停顿。(标两处)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文中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举措有关?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甲文】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①更定矣,余②拏一小舟,拥③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①更定:晚上八点左右②拏(ná):撑船③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④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冰花一片弥漫  

              (《湖心亭看雪》)

              (1) 下面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2) 下面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缺处
              B.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下
              C.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断
              D.是日更定矣           是:这,指示代词
            • 8.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列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对下面语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句子中的“其”与“行拂乱其所为”中的“其”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 (狱官)
              B.行拂 其所为(使……乱)
              C.人恒 ,然后能改(过关)
              D.  则无法家拂士(国内)
            • 9.

              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①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②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卮:酒器。②五百:执杖行刑之人。


              (1) 

              解释下面加画线的词。


              称述于曹操(    )    

              ②射徒跣来救(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射)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勉喻儿辈》

                                                 周怡

              由(   )入(     )易,由(   )入(    )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选自明周怡《尺牍精华》)  

              (1) 请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志 (  )②意与日(  )③不馋不寒矣(  )④莫无时思有时(  )

              (2) 请理解文意,把“奢”和“俭”这两个字填入乙文空缺处。

              由(        )入(   )易,由(   )入(   )难。

              (3) 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 甲乙两文都是告诫子孙道理的文章,但侧重点不同,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周怡勉喻儿辈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