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 2.
              文言文阅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 卑鄙: ______
              ②后值 倾覆: ______
              ③则责攸之、柑、允等之 慢: ______
              ④以彰其 咎: ______
              伤先帝之明 以: ______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
              (3)选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4)结合选文,谈谈选文中体现出诸葛亮哪些优秀品质。
            • 3.

                                           隆中对(节选)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 大义于天下       与朋友交而不
              B. 此人可 见               自是指物作诗立
              C. 孤不 德量力             已失期
              D. 将军宜枉驾 之           元方入门不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凡三往, 见         当立者 公子扶苏
              B. 时人莫 许也             操蛇之神闻
              C. 每自比 管仲.乐毅       所欲有甚 生者
              D. 好 《梁父吟》           贤能 之用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
              B. 徐庶的举荐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引出下文“三顾茅庐”,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非凡,为隆中对策作了铺垫.
              C. “凡三往,乃见”既是对刘备是否真诚求贤下士的观察和考验,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自许甚高,不愿辅佐刘备的想法.
              D. 本文语言概括精练.如第一段,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为下文写他的天才预见张本,其余无关的细节则一概略去.
            • 4.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封安国亭侯。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切深。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 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毌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
                  臻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1)下列句中的“以”与“诚以百姓疲劳故也”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项 ______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何以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因其父卫兹随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曹丕继任魏王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称帝后又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B.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认为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C.卫臻将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这件事上奏明帝,明帝认为当初卫臻反对建造宫殿,自己已经收心,卫臻不应再管殿中监这件事
              D.毌丘俭上疏明帝说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卫臻认为东吴连年举兵,进犯边境,应该寻找机会平定东吴而不是克定辽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①数兹议大事 ②及
              ③臻切深 ④而犹甲养士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②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 5.

              司马芝传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

                  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芝性亮直,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②菅长:菅县县令。③主簿:官名,主管文书,办理政务。④掾史:县令的属官。⑤众庶:指百姓。⑥报:给回信,回复。⑦异言:不同的意见。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与“便面折其短”中“面”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贼至,以刃 芝    临:逼迫
              B.时天下草     创:伤害
              C.必为 负    留:滞留,误期
              D.便面折其     短:错误,不对的地方
            • 6.

              【三】《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日星隐        曜:                  (2)国怀乡      去:           

              (3)沙鸥翔          集:                  (4)宠辱忘      偕:           

              (5)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           

              (2) 翻译下列句子。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②段中,“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水的“美”.
              B. 选文①.②两段在内容和情感上形成了对比.
              C. 选文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停顿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D. 最后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4) 请结合名人事例,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