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余人各复 至其家(邀请)

              B.神情与苏、黄 不属(不相类似)

              C.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作为仆役)

              D.左右 之(捞取)
            • 2.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B.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C.隶而从者,崔氏二 小生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3.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选自《曹刿论战》)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①季世:末代。②弭:平息,消除。

              (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2)齐师败绩:_________________

              (3)夙夜筹谋:_________________(4)楚使请城:_________________

              (5)乃自刎以国:_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3) 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

            • 4.

              文言文知识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用法

              ①曾不 寸(  )  ②便 还家(    )③ 无论魏晋(     )④不 为外人道也(  ) ⑤可百许头(    )⑥ 右臂支船(   )  
              ⑦白露未 (  ) ⑧蒹葭 苍苍(    )  ⑨左右 之(    )⑩勾画 了了 (     ) ⑾ 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⑿佛印绝 弥勒(   )

              ⒀悄怆幽(    )⒁不可久(    )


              (2)写出下列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斗折蛇行(用法:      解释:    )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用法:  解释:  )

              ③凄神寒骨(用法:    解释:    ) ④中峨冠而多髯者(用法:    解释:    ) 

              ⑤或粟一石(用法:    解释:    ) ⑥钟鼓之(用法:    解释:    )


              (3)翻译句子(要求:信达雅)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居右者椎髻仰面。

              ③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④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着。

              ⑤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5.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1舍人:官名。2少孺子:年轻人。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1)皆务欲得其前利  务欲:_____   

              (2)而不顾其后之有也  患:_____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对年轻人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 解释选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日光下 ( )         
              (2)其岸势 犬牙差互( )
              (3)疾 ( )             
              (4)山行之极 也( )
              (2)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1)【甲】:___________        

              (2)【乙】:___________

              (4) 两篇选文,在写景的同时都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中【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之情。

            • 7.

              范石湖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 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 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愿侵地(2)议定行(3)至能出袖中书(4)虏主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虏中 群臣咸不平议 羁留使 人而虏主不可。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4) 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 8.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 乎   说:同“悦”,愉快。 
              B.人不知而不        愠:生气,发怒。
              C.温 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D.饭疏食饮          水:无色无味的液体
            • 9.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

              (1) 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耕于南阳(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由是感激(           )       欲大义于天下(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

              (3) 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4) 诸葛亮和刘备历来备受尊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 10.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 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耕 (        )    ②以钱币乞之(        )③到舅家(        ) ④父焉(         )


              (2) 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


              (3) 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 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有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后来又发生_________和“又七年,泯然众人矣,”的变化,变得“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5) 第一段着重描写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作用?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