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镜时,应从侧面观察镜头,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 2. 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图1为实验流程,图2为根据实验测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图1图2


              (1) 摇床又称为自动振荡器,培养时需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上进行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本实验使用的是如下规格的血细胞计数板,图3是一块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4为计数板规格图,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____个计数室,在计数时一般采用_____法进行取样计数。若制备装片时,将清洁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 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_______。 

                   图3          图4


              (3) 显微观察时在调焦清楚后,若发现只能看到血细胞计数板的横线而看不到竖线,此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 

              (4) 显微计数时发现所选取的样方中方格内酵母菌总数为零,可能的原因有____(多选)。 

              A. 样液中酵母菌数量过少 B. 样液稀释的倍数过大

              C. 样液取自于未摇匀的上清液  D. 实验过程中部分酵母菌死亡

              (5) 分析图2实验数据得知,在07 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____增长;超过7 d之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 3.

              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正确的是

              A.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4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10×时,则在视野直径范围内可看到一行相连细胞2个
              B.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长度(或宽度)
              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物像时,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D.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 4.

              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豌豆(2n)一个细胞周期(G1、S、G2、M分别为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中DNA含量变化、培养液中不同碱基利用速率的曲线和豌豆生活史。己知豌豆体细胞中含有7对染色体,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中装片的制作过程依次是:解离、__________、染色、制片。在观察时如果视野中染色体颜色较浅,应将光圈适当__________ (填“放大”或“缩小”)。根据甲图判断,视野中观察到的__________时期的细胞最多。处于M期时,豌豆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_组。

              (2)乙图中,b曲线的峰值出现在甲图中的__________期。利用碱基U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叫__________。

              (3)丙图中,能进行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__过程。

              (4)若将豌豆根尖分生区细胞7对染色体DNA全部用3H标记,然后在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在两次连续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最多可以有__________条含放射性的染色体。

            • 5.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需经解离、压片等操作才能将细胞分散
              B.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需转动光圈才能换上高倍物镜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从胞内单向运动到胞外导致液泡变小
              D.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速度逐渐减慢
            • 6.

              通过实验研究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得出下图所示结果,其中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的变化,图乙是有丝分裂显微照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结果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_________阶段。(填字母代号)

                  (2)图甲表示d、e阶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备主要经过以下四步:_________、_________、染色、压片。染色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需要选择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期的_________区细胞。

                  (4)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图乙中的A细胞,首先需要将装片向_________移动,再换高倍镜观察。

                  (5)图甲中c时期末,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_________,这种比例将维持到细胞分裂的_________期才可能开始变化。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甲曲线分析,可以判断经过一昼夜,玻璃罩内的植物有机物的量减少
              B.假设图乙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C.图丙是用目镜10X、物镜10X组合看到的细胞图像,若将物镜换为40X后再观察,视野中可看到2个完整的细胞
              D.据图丁可以判断此状态下A处溶液浓度大于B处溶液浓度
            • 8.

              下面是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图像从右下图中的甲转为乙,规范的操作步骤是  

                

              ①移动载玻片   

              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③转动转换器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⑤   
              D.③②①⑤
            • 9.

              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是

              A.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B.若要将左上方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D.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视野变小,放大倍数变大
            • 10.

              进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时,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然后转换到高倍镜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⑧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④在低倍镜下将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⑤调节光圈

              A.①→⑤→③→④
              B.④→①→③→⑤
              C.⑤→③→②→④
              D.④→⑧→⑤→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