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正确的是(      )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B.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
              D.甘蔗茎和甜菜块根都含较多蔗糖且近于无色,可用于还原糖鉴定
            • 2.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探究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所用各种溶液的量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甲中H2O2分解所需要的活化能比装置乙的多
              B.量筒Ⅰ,Ⅱ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代表了O2的产生量
              C.温度的高低对装置乙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D.将装置甲中的FeCl3溶液换为酵母菌溶液可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 3. 实验操作不当一般情况下不能达到预期结果,但有的实验或调查若通过及时调整也可顺利完成。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鉴定蛋白质时,只有斐林试剂的甲、乙液,将乙液按比例稀释可得双缩脲试剂
              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时,发现底物与酶的混合液的pH为0.9时,可调至中性
              C.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发现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原始数据不能再用
              D.提取光合作用色素实验中,如发现滤液颜色太浅,可往滤液中再添加适量CaCO3
            • 4.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        ,原因是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特性有                           (答出两点即可)。

            • 5. 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 6. 在生化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如甲图A所示),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图乙表示无抑制剂和不同抑制剂作用的效果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数酶是蛋白质可用双锁脲试剂检测,少数酶是RNA可用甲基绿检测
              B.图乙中曲线a、b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酶的催化效率是有一定限度的
              C.如图乙中曲线a表示无抑制剂,则曲线b可以表示竟争性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
              D.己知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酶的活性,故青霉素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
            • 7.

              在生化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I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Ⅱ、Ⅲ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底物与酶活性部位具有互补的结构,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B.随底物浓度增加,底物分子与酶活性部位结合几率增加,使非竞争性抑制剂作用减弱
              C.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不与底物结构相似
              D.非竞争性抑制剂不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因此不改变酶的活性部位
            • 8.

              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e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 9. 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 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

              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________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__,颜色较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不变色的试管是_____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都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O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