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 mL提取液

              0.5 mL提取液

              C

              加缓冲液/mL

              1

              1

              1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37 ℃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②还可以用___________试剂来检验淀粉水解后的产物,使用时要求:现配现用、混合使用,还要_________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 2.

              为研究影响人体内胰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

              过程

               

              ①制备大小相同的6个小滤纸片A~F,分别用不同液体浸润,具体操作如下:

               

               

              液体

              滤纸片编号

              A

              B

              C

              D

              E

              F

              胰淀粉酶液

              1滴

              1滴

              1滴

              稀HCl

              1滴

              1滴

              稀NaOH

              1滴

              1滴

              蒸馏水

              2滴

              1滴

              1滴

              1滴

              ②将处理后的滤纸片贴在含淀粉的培养基表面(见图)。

              然后,置于恒温箱在适宜温度下保温30分钟。

              ③去除6个滤纸片,在培养基中加入碘液,1分钟后冲去多余

              碘液。

              ④观察接触过滤纸片区域的颜色。

              实验

              结果

              接触过滤纸片

              区域的颜色

              A

              B

              C

              D

              E

              F

              深蓝

              深蓝

              浅蓝

              浅蓝

              不变蓝

              (1) 本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________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 实验中编号为A、B、C的滤纸片起________作用。实验结果,接触过A滤纸片区域的颜色为________。步骤②中,适宜温度应约为________℃。
              (3) 上述实验表明,胰淀粉酶在________(酸性、中性、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4) 向E组滤纸片补加稀NaOH,再重复完成步骤②~④。若实验结果是不变蓝,则说明未补加稀NaOH前,E组实验结果是由于淀粉酶活性________(“较高”“较低”或“丧失”)造成的。

            • 3. (8分)为了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某生物兴趣小组以三种微生物提取液(提取液中淀粉酶浓度相同)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表中A的数值为_______,F的颜色深浅程度为_______(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3)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的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回答下列以下有关酶的问题:



              (1)由图1曲线,可知: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以下是一个有关酶的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 表中为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② 请指出实验操作步骤存在的问题?_____(单选)

               A.酶的量过少;B.温度控制不严谨;C.温度梯度设置过大。

              ③ 该实验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颜色?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下列列出的材料供任意选用,实验用具充足。请回答有关问题(注:答案中的溶液可不写浓度)。

              供选:(以下未说明的百分浓度均为质量分数浓度,各溶液均新配制)2%的淀粉酶溶液、20%的肝脏研磨液、3%的FeCl3溶液、3%的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5%的HCl溶液、5%的NaOH溶液、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

              (1)利用所供材料,____________(填“能”或“否”)通过实验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2)要证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为避免酸碱对反应物本身水解的影响,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淀粉酶的专一性,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____________,最好用“加入____________(试剂),最后根据____________(颜色变化)”的方法来获取实验结果。

              (4)要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_______,获取实验结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下图是某课题组对某种纤维素酶活性探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1)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探究pH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温度控制_________℃左右。在80℃条件下,该酶活性为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该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没有得到纤维素分解产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若在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经过20℃温度处理的该酶,当温度提高到50℃时,其活性随着提高;但不知道经过60℃温度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50℃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对后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①取2支试管,编号为A、B,各加入适宜浓度的该酶溶液1mL.将A在温度为50℃装置中保温;将B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取适宜浓度的反应物溶液各2mL,分别加入a、b的2支试管中, 在50℃温水中保温5min;. 

              ③分别将A、B中的溶液对应加入a、b内,振荡摇匀后依次在各自温度环境中保温10min,检测各试管中产物的量,记录,比较。 

              ④结果预测与分析: 

              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随着温度由60℃降低,该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随着温度由60℃降低,该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6)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2点)

            • 7.

              (注:答案中溶液可不写浓度)

              供选:(以下未说明的百分浓度均为质量分数浓度,各溶液均新配制)

              2%淀粉酶溶液、20%肝脏研磨液、3%FeCl3溶液、3%淀粉溶液、3%蔗糖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5%HCl、5%NaOH、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

              (1)利用所供材料,                (能、否)通过实验验证“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理是                

              (2)要证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为避免酸碱对反应物本身水解的影响,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                

              (3)研究淀粉酶的专一性,选用的反应物最好                ,最好用“加入                (试剂)观察                (颜色变化)”的方法来捕获实验结果。

              (4)要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                ,捕获实验结果的方法是                。请在答题区画出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曲线。

            • 8. 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记录。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操作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向试管中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②向试管中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③控制温度

              0℃

              37℃

              90℃

              ④将唾液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振荡后分别保温5min

              ⑤向试管中滴加碘液

              1滴

              1滴

              1滴

              ⑥观察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该同学在此实验操作过程中至少需______支试管。 

              (2)若实验结束后,将甲组的温度调节到37℃,保温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思路是:在______℃左右设置一定的温度梯度实验,其他条件___________。

              (4)若将实验中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



               (1)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__。


              (2) 纠正该实验的错误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下表(“+”表示蓝色程度):


              ① 试管中取出的反应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黄色,说明____。


              ②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________之间。




              (3) 该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


              ① 为缩短反应时间,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________。


              ② 若改进前反应时间与反应底物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用虚线表示改进后反应时间与反应底物的量的关系曲线。

            • 10.

              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42-)是促进还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试分析下列问题:


              步骤

              试管A

              试管B

              第1步

              1%淀粉溶液5mL

              第2步

              1%Na2SO4溶液2mL

                    ?     2mL

              第3步

              唾液淀粉酶溶液1mL

              第4步

              37℃ 保温5min

              第5步

              新配制的斐林试剂1mL

              第6步

              60℃ 水浴加热5min

              第7步

              观察颜色变化


              (1)该实验中对照组是试管______,写出该实验中应该注意的无关变量_____(至少两点)

              (2)第2步中试管B中应该加入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分析:

              ①若试管A中_________色深于试管B,则说明SO42-可以____________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