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生物学研究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定性或定量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室的材料和用具有蛋清、煮熟的蛋白块、蛋白酶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试管、烧杯、酒精灯、镊子、量筒、天平、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等。请写出“验证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作用”实验的基本思路______。
              (2)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pH,利用pH分别为3、4、5、6、7、8的缓冲液进行预实验是否恰当?理由是______。
              (3)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镜检发现有部分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原因是______。
              (4)将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从上清液中取样,估测草履虫种群数量,估测值比实际值偏大。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 2. 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直径4cm、厚度0.5cm的马铃薯块茎圆片若干,随机平均分为三组
                            组别
              步骤
              1组 2组 3组
              1mol/L的HCl溶液 浸泡5min -- --
              1mol/L的NaOH溶液 -- --
              蒸馏水 -- -- 浸泡5min
              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去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多余的液体
              3%的过氧化氢溶液 5滴 5滴
              及时观察现象 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
              (注:“--”表示不做处理。)
              请分析作答:
              (1)表格中的①是______,②是______,③是______。
              (2)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至少写出两项)。
              (3)及时观察时,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是因为______。
              (4)放置几分钟后,该组同学发现3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竟然有少量气泡产生。请分析:3组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的原因是______;1、2组有少量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 3.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后,想进一步探究在一个小区间内的两个温度t1、t2(t1<Tm<t2)条件下的酶的活性,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4支试管,编号A、B、C、D,向A、B两试管中各加5mL 5%的淀粉溶液,向C、D两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酶溶液,将试管A、C和试管B、D分别置于温度为t1、t2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两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到A、B两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各自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请分析回答:

              (1)图1中Tm为酶的 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______ (写出两种即可).
              (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溶液中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如图2).
              实验步骤:
              ①从试管A、B中取 ______ 的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液面高度;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 ______ 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 ______ ,则温度为t1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②如果 ______ ,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______
            • 4.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①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提取液 C
               ② 加缓冲液(mL) 1 1 1
               ③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④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______ ,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______ .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______ ;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 ______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湿时间应 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菁优网
              X处理的作用是使 ______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 ______ 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