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 2.

              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 =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B.温度降低时, e点不移,d点右移
              C.pH=c时,e点为O                  
              D.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 3.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所示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适宜温度)水浴保温5 min,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2 min,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砖红色,乙呈浅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4.
              将一定浓度的底物溶液与一定浓度的酶溶液混合后,在0~80℃的范围内,从0℃开始,每隔3分钟升高5℃,同时测定混合液中剩余底物的量,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如图.试问,如果将装置从80℃开始依次每隔3分钟递减5℃,测定剩余底物的量,绘成的曲线是如图中的(  )
              A.
              B.
              C.
              D.
            • 5.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甲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绘制出乙图曲线1,则乙图曲线2是指改变甲图中何种条件后气体量的变化(  )
              A.①
              B.②
              C.③
              D.②和③
            • 6.
              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
              ②经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③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
              ⑥斯他林和贝利斯首次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由胰腺分泌.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 7.
              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实验组:2mL3%的H2O2溶液+1mL过氧化氢酶,保温5min后观察
              对照组:2mL 3%的H2O2溶液+1mL蒸馏水,保温5min后观察
              B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实验组:2mL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后,碘液检验
              对照组:2mL 3%的蔗糖溶液+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 后,碘液检验
              C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5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验证pH对酶的催化速率的影响 向三支试管分别加人1mL不同pH的缓冲液,再依次加人1mLH2O,酶溶液、2mL 3%的H2O2溶液,适宜温度下观察气泡的生产速率
              A.A
              B.B
              C.C
              D.D
            • 8.
              如图曲线反映的是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A点以前和以后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是(  )
              A.酶量和反应物浓度
              B.反应物浓度和酶量
              C.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浓度
              D.酶量和酶量
            • 9.

              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 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作如图处理: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都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10.

              下列关于酶、酶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②蔗糖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③在细胞内,酶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④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肝脏研磨液后的现象是产生的气泡少而迅速,持续的时间短⑤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⑥不可用同一吸管吸取肝脏研磨液与氯化铁溶液来验证酶的高效性⑦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

              A.①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