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______ 。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台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 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______ 。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 ______ (填“O2”或“CO2”)不足。
            • 2.
              研究棉花光合产物从叶片的输出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方法不当的是(  )
              A.摘除部分棉铃,测定邻近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
              B.环割枝条阻断有机物的运输,测定该枝条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
              C.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测定未遮光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
              D.“嫁接”更多的叶片,测定叶片中CO2吸收速率的变化
            • 3.
              科研人员研究了日光温室中的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
              (1)与大田相比,日光温室光照强度不足,生长的黄瓜植株形态上出现植株高大、 ______ 等适应性特征,导致叶片相互遮阴严重.
              (2)研究者分别测定日光温室中同一品种黄瓜 ______ 叶片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日光温室内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 ______ .研究者推测,在于叶片中叶绿体的发育状况不同有关.
              (3)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者进一步观察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叶位 基粒厚度(μm) 片层数
              上位叶 1.79 10.90
              中上位叶 2.46 17.77
              基部叶 3.06 17.91
              ①叶绿体基粒厚度和片层数等超微结构的必须在 ______ 下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______ .
              ②叶绿体中 ______ 分子对光的吸收发生在 ______ 上,虽然基部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特征是对 ______ 的一种适应,但是基部叶光合速率仍然最低.因此进一步推测,除了叶龄因素外,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能还与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4)为证实(3)中推测,可在同一光照强度下测定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2)的结果相比较,若 ______ ,则证实这一推测.
              (5)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请你为温室栽培提高黄瓜产量,提出可行建议: ______ .
            • 4.
              为研究高温对不同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者将甲、乙、丙三种植物从25℃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40℃环境下三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下降
              B.与处理前相比,甲植物光反应速率加快,CO2吸收速率几乎不变
              C.处理后,丙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CO2的速率最慢
              D.与乙植物相比,丙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光反应受到了限制
            • 5.
              在甲、乙两玻璃容器内盛有葡萄糖液200mL,在甲容器内加入一定数目的某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在乙容器内加入数目相同的另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再向两玻璃容器内充入空气后,迅速将玻璃容器密封,放置在适宜的光照下.每隔一定时间从两玻璃容器内分别取出少量溶液,测定内含O2和CO2的浓度.3h后甲容器CO2的浓度下降、O2的浓度上升;乙容器O2的浓度下降、CO2的浓度上升.然后撤去光照,再重复上述测定工作,又历经3h.问:
              (1)甲容器内单细胞真核生物合成ATP的场所: ______ .
              (2)在适宜光照下,甲容器虽然O2的浓度在上升,但O2释放速率却在逐渐降低,其原因是 ______ .
              (3)撤去光照后3h内,甲、乙两容器液体中O2和CO2的浓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解释变化原因. ______ .
            • 6.
              研究人员在相同且适宜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两个作物品种S1、S2的光饱和点(光饱和点是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当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测得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
              B.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CO2浓度未达到饱和
              C.S2的光饱和点提髙,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和ATP未达到饱和
              D.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CO2浓度不足
            • 7. 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如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的有关曲线,此曲线说明(  )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O2释放速率的变化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抑制作用

              D.CO2曲线AB段的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无关
            • 8.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 9.

              将生长旺盛的某植株置于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培养,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矿质养料条件下进行实验。如图为每隔2h一次玻璃罩内CO2浓度(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不考虑无氧呼吸)后绘制的曲线。


              (1)在该实验过程中只有两个小时没有光照,这个时间段可能是__________h;实验12h后,该植物干重变化是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

              (2)该实验过程中的4~6h和8~10h两个时间段,玻璃罩内的CO2浓度都保持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过程中4~6h平均光照强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

            • 10.

              图1为适宜情况下某植物幼苗叶绿体中某两种化合物的变化。图2为a、b两种植物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中ATP的消耗及有氧呼吸中[H]的消耗分别发生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具体的结构)。

              (2)若T1时突然增加CO2浓度,则短时间内物质A、B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H]、ADP、C3或C5)。

              (3)图2中阴影部分的纵向值代表相应光照强度时的__________,______(填“a”或“b”)植物可能更适宜生活于弱光照环境中。当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条件下时,叶片会变为黄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将a植物放在常温下暗处理2h,重量减少4mg,再用适当光照射2h,测其重量比暗处理前增加4mg,则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___________mg/h。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