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ATP的基本组成元素是______,ATP含______个高能磷酸键。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 h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细胞之间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三个磷酸基团全部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

              (3)据图推测典型信号分子释放的方式最可能为______。该过程体现膜具有______的特点。该过程是否需要消耗能量?______。

            • 2. 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与ATP、酶有密切关系。下面甲图表示细胞某些代谢过程与ATP的关系,乙图表示酶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请分析回答:

                                      甲

                           乙

              (1) 甲图中,若生物体为蓝藻,细胞消耗ADP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而在玉米体内,叶肉细胞通过生理过程①产生ATP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 

              (2) 从太阳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的能量,需要依次经过甲图中________(填标号)过程。 

              (3) 乙图中,若表示过氧化氢酶作用于一定量的H2O2(温度和pH等条件都保持最适宜)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d min后曲线变成水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 

              (4) 过氧化氢酶之所以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能__________。Fe3+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但与过氧化氢酶相比,要达到生成物量的最大值,反应时间一般____________(选填“长于”“等于”或“短于”)d min。 

            • 3.

              如图是某同学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绘制的两类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Ⅱ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除图中所示 外,还应有[ ]_________。若B是蓝藻细胞,其 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则只有[ ]________。

              (2)图中I细胞是_______细胞,该细胞并不适合用于制备细胞膜,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下列所示的生化反应中,在图中⑥和⑩两种细胞器内都不能发生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CO2→葡萄糖     
              ②葡萄糖→CO2    
              ③[H]+O2→H2O           

              ④H2O→[H]+O2

              ⑤氨基酸→蛋白质  
              ⑥DNA→mRNA     
              ⑦ADP+Pi+能量→ATP     

              ⑧RNA→RNA

              (4)某学生将图甲细胞制成临时装片,滴加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该细胞会自动复原。与此现象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填标号)。

              (5)图中Ⅱ细胞的边界是⑧,而不是,因为⑧具有________性,而不具有该特点。在该种生物体内,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及_________,请写出判断Ⅱ细胞是不是活细胞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6)下图表示某种物质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的过程图解,图中③物质是:③____________。此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 4. 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1)从ATP的分子结构式可知,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 ______ .
              (2)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三秒钟内的能量供给.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参加100m短跑过程中,其肌细胞中ATP相对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试回答:
              ①由A到B的变化过程中,说明ATP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 ______ .
              ②由整个曲线来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 ______ .
              (3)某同学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观察ATP可使离体的、刚刚丧失收缩功能的新鲜骨骼肌产生收缩这一现象,说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①必须待离体肌肉自身的 ______ 消耗之后,才能进行实验.
              ②在程序上,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先滴加____(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观察____与否以后,再滴加____(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
              ③如果将上述顺序颠倒一下,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_____ ,原因是 _____ .
            • 5.

              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以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研究表明当神经冲动从轴突传导到末端时能引起Ca2+通道的开放导致Ca2+流入细胞,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图1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内填编号):

              (1)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2)神经递质释放后与图1中[  ]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道打开,此时大量进入突触后膜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则突触后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还发现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产生抑制作用。如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此外用ATP处理时,突触前膜上Ca2+通道电流相对值则出现变化,如图2。由此推测ATP对突触传递产生抑制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下图表示一个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请据图作答:


              (1)上图中,A的结构简式可写成____________,反应过程③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反应过程④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3)叶肉细胞在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受阻____________(填标号)。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反应过程____________(填标号)受阻。

              (5)其中结构a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____,结构b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____。

              (6)此类细胞____________(能/不能)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材料。

            • 7.

              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________(生理过程)。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 h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 

              (3)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 h,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编号

              A

              B

              C

              D

              E

              F

              0

              2

              4

              8

              15

              32

              80

              70

              50

              20

              5

              1

              细胞死亡/%

              1

              3

              10

              25

              70

              95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和_______。 

              ②实验数据表明,细胞内ATP浓度下降,细胞死亡率增加。推测X物质最可能作用于_____(细胞结构)。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 n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吸收葡萄糖的速率____(填“减慢”“加快”或“不变”)。 

            • 8.

              经研究证实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TP的分子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ATP的合成一般与________反应相关联。生物体对ATP的需求量较大时,细胞内ATP的含量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能满足生物体对ATP的需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和氧气都十分充足的条件下,________(填“不需要”或“仍然需要”)线粒体产生的ATP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等生理过程提供能量。酵母菌细胞中,将丙酮酸中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3)为了研究物质X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物质X将细胞处理24 h,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组编号

              物质X的浓度(mg·mL-1)

              细胞内ATP的浓度(mmol·mL-1)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A

              0

              80

              1

              B

              2

              70

              3

              C

              4

              50

              10

              D

              8

              20

              25

              E

              16

              5

              70

              F

              32

              1

              95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有何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 mg·mL-1的物质X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Ⅰ、Ⅱ、Ⅲ表示物质,①~⑥表示气体的转移途径,图2表示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物质Ⅰ表示________,其分子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物质Ⅲ表示__________,其生成场所是__________。

              (2)图1中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__________,葡萄糖的生成和利用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植物处于图2中C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①②④⑥;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________(用数字表示)。

            • 10.

              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组成的生物膜系统与细胞的很多生命活动过程都有密切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一         图二

              (1)细胞膜的功能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________的种类与数目越多。

              (2)若图一表示的相应细胞为吞噬细胞,其吞噬处理病原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Na—K泵是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具有ATP酶活性。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据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Na—K泵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图二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②图中X为________,Na、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Na—K泵的存在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