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1是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a、b代表相关物质;图2表示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用红外测量仪测量CO2量的结果。请据图回答:

              (1)图1中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其上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CO2浓度下降时,a、b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

              (2)图2中15℃条件下将光照强度由1klx提高到2klx时。绿体中C5含量将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在15℃、1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5小时光合作用固定CO2量为________mL。

              (3)A点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B点光合作用强度.写出在大棚种植中提高农作物有机物积累量的两条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萤火虫曾被视为七夕的浪漫礼物,如今却由于人们的大量采集与买卖而导致数量锐减,拯救萤火虫,刻不容缓。回答下列问题。

              (1)萤火虫的发光需要荧光素、荧光酶以及ATP等多种物质,其中ATP主要在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的生物膜结构)产生,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有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腺苷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萤火虫的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红色)、A(黄色)、a(棕色)控制,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A>A>a,且AA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只有基因B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表现为黑色。现在有红色萤火虫(甲)与黑色萤火虫(乙)杂交,F1中红色:棕色=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F1中棕色个体交配产生F2中黑色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判断B、b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现利用F1萤火虫设计如下实验,请预测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方案:取F1中一只红色雄性萤火虫与F1中多只棕色雌性萤火虫进行交配,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B、b基因不存在2号染色体上。

              b.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B、b基因存在2号染色体上。

            • 3.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生活实践中常用于酿酒和发面。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并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两组酵母菌产生气体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实验中,油脂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B两支试管中酵母菌溶液起始的种群密度、体积等均相同,按图中装置培养一段时间,则实验结束时两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大小关系是A_______B(填“>” 或“=”或“<”)。

              (5)本实验需要做重复实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科研人员为了分离、筛选蓝莓果酒专用酵母来改善蓝莓果酒的品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取不同品种的成熟蓝莓制果浆,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自然发酵,直至产生大量气泡和明显酒味。

              ② 将蓝莓发酵液梯度稀释后,进行涂布平板操作,每个梯度3个平板,并在恒温下培养2天,根据酵母菌菌落特征挑取单菌落。

              ③ 将挑取的单菌落扩大培养后,通过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并保存。

              ④ 检测筛选菌株的发酵性能,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品种

              乙醇体积分数

              pH

              8%

              10%

              12%

              14%

              15%

              4.00

              2.98

              2.03

              1.48

              葡萄酿酒酵母

              ++++

              ++++

              +

              -

              -

              ++++

              ++++

              -

              -

              BL-21

              ++++

              ++++

              +

              -

              -

              ++++

              ++++

              -

              -

              BF-09

              ++++

              ++++

              ++

              -

              -

              ++++

              ++++

              +

              -

              BF-17

              ++++

              ++++

              ++

              +

              -

              ++++

              ++++

              ++

              -


              注:“-”表示不产气;“+”表示产气,“+”越多产气越多。

              请分析回答:

              (1) 酵母细胞中能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步骤①恒温培养箱的温度控制在22 ℃左右,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步骤②中,发酵液应使用____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法依据的原理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将聚集在一起的菌种分散成____,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一个菌落”在生态学中属于一个____。 

              (3) 步骤③平板划线时,每次划线前后都要用____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4) 根据实验结果推知,____(填品种)是较理想的酿酒菌种。 

            • 5.

              将适量的小麦种子置于密封的、有适量水的广口瓶内,在25 ℃条件下,瓶内CO2和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  在O~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在此期间,广口瓶内还生成________,可通过向培养液中滴加溶有______________的浓硫酸溶液加以鉴定。

              (2)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引起的,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小麦种子吸收的O2转移到生成物________中。

              (3)若测得t1~t2期间,广口瓶内O2和CO2含量变化比例为2∶3,则此时种子细胞内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假设呼吸底物为葡萄糖)。

              (4)t2时,小麦种子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______,若t3后,广口瓶内O2含量开始增加,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如下图表示适宜温度条件下,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当光照强度为a时,A植物的呼吸强度           (大于\等于\小于)B植物的呼吸强度;a时A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速率是_______________mg/(m2.h);消耗的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阶段。

              (2)A和B两种植物,适宜在弱光条件下生长的是_________;   当光照强度为b时,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此时叶绿体中ADP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如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细胞呼吸速率所用的实验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装置1、2 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发芽种子,装置3中为等量的煮熟种子.

              (1)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呼吸作用的类型是_______呼吸。

              (2)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说明种子呼吸作用的类型是_________呼吸。

              (3)如果装置中发芽种子换成蛆,其他条件相同,装置1的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不动,则蛆的呼吸作用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

              (4)以VCO2代表CO2释放量,VO2代表O2消耗量,则VCO2/ VO2为___________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

              (5)装置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1左移10cm,装置2右移12cm,装置3右移2cm,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比值为______。

            • 8. 植物体中能量转变和利用的部分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Ⅰ过程仅发生在含有  物质的细胞中,H2O在光下裂解产生O2、H+       ;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       循环,该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直接参加。

              (2)Ⅱ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包括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名称分别是             。糖类中的化学能除了转移至ATP中之外,还转变成为       而散失。

              (3)图示中物质X、Y都是       的载体。

              (4)下列生理过程中,需要消耗ATP的是       (不定项选择)

                    ①渗透作用       ②蛋白质合成       ③肌肉收缩

              ④三碳糖的形成   ⑤神经细胞去极化时Na+内流

              (5)把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突然移至黑暗环境,短时间内三碳酸分子的含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9. 某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如图表示该植物固定和还原CO2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C物质产生的场所是          

              (2)和一般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不同的特点是        ,根据这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3)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            。白昼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           过程产生,产生CO2 的总反应式为                                                    

              (4)下图为某蔬菜基地测定的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曲线a中,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__________ (深或浅)。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____                      __(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        较高。

            • 10.

              如图所示为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装置,以及O2浓度与CO2释放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实验初始时,在两装置中充入40%O2和60%N2的混合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O2浓度从40%变为10%的过程中,酵母菌只进行_________呼吸,两装置中液滴的情况是:装置一液滴___________,装置二液滴___________。
              (2)O2浓度降至5%时,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量的____倍。
              (3)整个实验过程结束时与实验前相比,可观察到装置一中液滴______,装置二中液滴__________。
              (4)若两装置在实验初始时充满N2,则两装置中液滴的情况是:装置一中液滴________,装置二中液滴___________。

              (5)酵母菌属于单细胞_______。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以生活,因此属于______型,可以用来探究呼吸作用的方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