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物质a可能是________,物质c转变为(CH2O)需经历________两个过程。

              (2)图示反应中,当突然停止光照,以下物质含量可能会突然减少的是________。

              A.物质a

              B.物质b

              C.三碳化合物

              D.五碳化合物

              E.ADP+Pi

              (3)如图2是探究光照强度对某水草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图,将该装置置于不同光强下得到表格实验数据,其中每格对应气体变化量是10μmol。装置中水草的呼吸速率是________μmolO2·h-1,分析表中数据,在光强50μmol·m-2·s-1,装置中水草每小时产生的氧气量是________。

              光强

              (μmol·m-2·s-1

              右侧刻度变化

              (格/h)

              0

              2

              50

              6

              100

              12

              150

              18

              200

              18

              A.20μmol

              B.60μmol

              C.80μmol

              D.120μmol

              (4)为了实验数据更为精确,在实验实施中应如何设置对照组来校正物理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将装置中的________,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于各对应光强下,记录数据变化。

            • 2. 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10min时,叶肉细胞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是______。
              (2)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5的量将______。
              (3)在0〜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在5〜1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______。
              (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氧气产生量是______mol。
              (5)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老叶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幼叶,其内部原因可能是______。
            • 3. “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安徽盛产茶叶,科技人员为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对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有关研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过程,CO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

              (2)如图所示,从8:00开始到10:00左右,净光合速率不断升高并出现第一个高峰。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中午时分,光合速率下降,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从图中的曲线分析,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部分关闭,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

              (4)至下午15:00左右,净光合速率回升出现第二个高峰,但峰值较低,限制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气温过高,呼吸作用增强,光照减弱以及__________________等。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得知茶树喜阴湿环境,他们设想,如在茶园空隙处间行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玉米等,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能有效缓解茶树的光合“午休”现象。他们欲利用学校的一块正方形茶园进行探究,请完善以下实验:

              ①将该茶园均分为东、西两块,分别标为A组、B组,其中B组为实验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两组进行相同的栽培管理;

              ③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分别测量A、B两组茶树的________和胞间CO2浓度;

              ④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他们的设想是正确的,原因可能是间作玉米能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光照强度和局部温度、提高茶叶的胞间CO2浓度等。

            • 4.
              如图甲表示的是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细胞器a为 ______ .图甲显示,在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活动为 ______ .图中物质④是 ______ ,在 ______ 的情况下,全部进入c中被分解.图中⑤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 .
              (2)图乙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外因是 ______ .
              (3)若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根据这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______ .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 ______ .
              (4)将该植物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CO2吸收总量(mg/h) 1.00 1.75 2.50 3.15 3.75 3.53 3.00
              黑暗中CO2释放量(mg/h) 0.50 0.75 1.25 1.75 2.25 3.00 3.50
              ①在昼夜不停地光照下,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______ ,在35℃时,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 ______ (用CO2吸收量表示).
               ②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条件下,该植物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生长.
            • 5.
              如图1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的CO2吸收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光照强度为1千勒克司时,合成ATP的场所有 ______ .
              (2)影响A点和B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______ (两点).
              (3)若每天对该植物进行10小时光照(温度25℃、光照强度为2千勒克司)、14小时黑暗(温度15℃),一昼夜有机物含量 ______ (填“增加或不变或减少”).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千勒克司,植物的CO2吸收量为0的原因是 ______ .
              (4)如图2是一个植物细胞结构模式简图,试用箭头和CO2相结合的方式(见示例)标出A点时,细胞与外界之间以及两种细胞器之间CO2的移动方向.
            • 6.
              如图甲为蕃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乙为其叶绿体中的M、Q两种物质的含量随时间(T)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是指 ______ ,在a中发生的过程可称之为 ______ ,为 ______ (用图中字母加箭头表示)过程提供 ______ .
              (2)假如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中有三分之一用于该细胞的有氧呼吸,则该细胞每积累一分子葡萄糖,能够产生 ______ 分子的氧气.
              (3)环境条件稳定时,叶绿体中C5量总是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 ______ .图乙中,若T1时突然降纸CO2浓度,则M、Q最可能分别是指 ______ ;若T1时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M、Q可能分别是指 ______ .
              (4)将蕃茄植株放在常温下暗处理2h,重量减少了2mg,再适当光照2h,测其重量比暗处理前增加了6mg,则此间该植株的呼吸速率是 ______ mg/h,实际光合速率是 ______ mg/h.
            • 7.
              探究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花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氮素水平
              (mmol•L-1
              叶绿素含量
              (μg•cm-2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气孔导度
              (mmol•m-2•s-1
              胞间CO2浓度
              (μL•L-1
              5(低氮) 86 19.4 0.68 308
              10(中氮) 99 20.7 0.84 304
              15(偏高) 103 21.4 0.85 301
              20(高氮) 103 22.0 0.84 295
              请回答:
              (1)表中净光合速率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 ______ 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 ______ 的吸收量.
              (2)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主要吸收 ______ 光,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一部分用于将水分解为 ______ ,还有一部分转移到 ______ 中.
              (3)从表中可知,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 ______ ,气孔导度 ______ (限制/不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4)高氮组比偏高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高,而叶绿素含量相同,推断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______ .
              (5)为使实验数据更可靠,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基础上,应针对每个氮素水平条件下设置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