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研究某种经济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小组将其分为4组,分別用强度相同的4 种可见光照射,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各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各组呼吸速率基本不变),得到各组叶片的CO2补偿点、CO2饱和点。数据如下表。

              (C02补偿点指叶片吸收C02的速率与释放C02的速率相同时的外界环境中C02浓度。C02饱和点指叶片的光合速率不再随C02浓反的升高而增大时的外界环境中C02浓度)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内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内场所)。

              (3)环境C02浓度为99.2 μmol•mol-1时,叶片净光合速率最低的是______组作物。环境C02浓度为1400μmol•mol-1时,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组作物。

              (4)在大棚栽培中不宜用黄光作为补充光源,原因是_______,无法显著提高光合速率。

            • 2.
              如图一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______ .
              (2)图一中的“a”点表示 ______ .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 ______ .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 ______ 向 ______ 方向移动.如图三所示中与c点相符合的是 ______ .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______ ;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______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5)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1、M2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1 ______ M2、N1 ______ N2
            • 3.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据图回答:
              (1)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甲点状态时,可以发生图I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______ .
              (2)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中乙至丙段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 .当达到丁点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 ______ (答出两点).
              (3)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丙点状态时,叶绿体内消耗的CO2来自图I中 ______ 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4)图I物质A是 ______ .如果在图Ⅱ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会 ______ .
              (5)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需要外界的能量供应.从能量输入叶肉细胞到能被生命活动所直接利用,其能量转移的具体途径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______
            • 4.

              低温寒潮会造成农作物受灾,光合作用是受低温影响较显著的过程之一。科研人员用黄瓜研究低温弱光和低温黑暗两种预处理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1)选取黄瓜叶片,沿叶脉将叶片一分为二,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测定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然后进行两种预处理:一半置于低温弱光下,一半置于________下,在培养箱内处理6小时之后,再次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测定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下图。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2)为进一步探究上述两种预处理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原因,用NADP+作为受体来测定NADPH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

               

              NADP+ 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的预处理导致光反应减弱更显著,进一步影响卡尔文循环中的_____过程,最终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较明显。 

            • 5.

              某同学选择苎麻植株上受光面积相近的20片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操作1:将其中的10片叶剪下,从每片中间部分切下1×1cm2的小叶片(A组),烘干称重(mg),做好记录。

              操作2:相同时间里对另10片叶进行半叶遮光处理(每片叶的一半正反面用不透光纸包住,另一半不做处理)。适宜光照2小时后,剪下叶片,在各半叶中与操作1相似部位切下1×1cm2的小叶片(遮光为B组,正常为C组),烘干称重(mg)做好记录。


              请分析回答:

              (1)苎麻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光反应阶段能为暗反应阶段提供________。

              (2)通过实验可知,在该条件下,苎麻叶片的呼吸速率为________mg/(cm2·h),净光合速率________mg/(cm2·h)。

              (3)乙同学认为苎麻叶片的实际净光合速率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上述测定值,所以他建议在操作2中用5%的三氯乙酸点涂叶柄一圈,将叶柄的筛管细胞杀死,你认为乙同学补充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

            • 6.

              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请回答:

              (1)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

              (2)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⑤是_______________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突然停止光照,其他条件正常,则C3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夏季光照最强的中午,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是______________反应。

            • 7.

              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1中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_____________的干扰。

              (3)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

              (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 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若在20 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C5   ②ATP   ③[H]   ④C3),可推测20~25 min曲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___(填“正值”、“负值”或“零”)。

            • 8.

              下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在光反应阶段进行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和适宜的温度,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_________,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________。
            • 9.

              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实验示意图,图乙为测量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B容器中装的溶液是________(填“NaOH”或“NaHCO3”)溶液,目的是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维持在1千Lx时,图甲中的有色液体________(填“C”或“D”)侧较高。

              (3)图乙中的E点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此时实际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100cm叶面积·小时,适当增加密封瓶内CO2浓度,F点向________移动。

            • 10. 为研究绿藻的光合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测定。图甲表示不同N aHCO3浓度( pH8.5,25℃)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作用速率(P n)曲线;图乙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绿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由于弱碱性的绿藻培养液中游离CO2浓度很低,绿藻光合作用主要通过胞内碳酸酐酶(CA)分解水中的HCO3-获得CO2。甲图在更高N aHCO3浓下,P n不再增加的原因除达到CO2的饱和点之外,原因还可能有             

              (2)图乙中纵坐标“光合速率”表示的是          (填“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或“难以确定”),判断依据是          

              (3)根据图乙分析,限制a点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          。限制b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4)在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科研人员对绿藻、蓝藻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测量,获得如下数据:

              与绿藻相比,蓝藻生长较快的原因有:①           ;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