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材料进行了比艾弗里更有说服力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赫尔希和蔡斯选择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其化学组成成分只有___________;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利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2)如何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35S标记的实验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用32P标记的实验组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到32P。

              ①该结果说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的,只用标记32P的一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②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沉淀物中也出现了少许放射性,分析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200个子代噬菌体,这2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31P的占_______ %,含32P的有_________ 个。

            • 2. 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实验前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____,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较短,测定发现在搅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有部分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只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Ⅰ代和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分别为______和_____。

              ②Ⅰ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 3.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子代噬菌体。这些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于
              A.亲代噬菌体外壳              
              B.子代噬菌体外壳
              C.噬菌体的化学成分             
              D.细菌内的化学成分
            • 4. . 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 DNA,证 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以 DNA 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 X 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 5. 病毒的遗传物质                                       

                

              A.都是DNA       
              B.都是RNA      
              C.是DNA和RNA    
              D.是DNA或RNA
            • 6.

              如图一所示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示意图,图二所示的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写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B→          →C。

              (2)根据图二实验结果可知,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一个被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在其侵染细菌后,若此细菌破裂后释放出n个噬菌体,则其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子代噬菌体有   个。

              (3)如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     

              (4)图二实验结果表明,经离心处理后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                                               (答一种即可)。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得出了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 7.

              若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        
              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C.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 8.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 9.

              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萨顿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等,观察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 10.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相同
              B.病毒的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时只注入核酸
              D.病毒可以在普通的培养基中增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