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了一系列体内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感受态R型细菌与S型细菌之间的转化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1:R型细菌+小鼠→存活

              实验2:S型细菌+小鼠→死亡→分离出S型细菌

              实验3:S型细菌(加热杀死)+小鼠→存活

              实验4:S型细菌(加热杀死)+R型细菌+小鼠→死亡

                                                            图1


                                    图2

              (1)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无青霉素抗性的细菌与青霉素接触,易死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4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____型细菌。

              (3)除了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以观察菌落特征,据图1可知,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区分R型和S型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步骤____是将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过程;S型细菌的双链DNA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在____酶的作用下分解,另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感受态R型细菌细胞内;C细胞经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产生大量的S型细菌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S型细菌的致病性与紧贴在细胞壁外侧的____(一种结构)有关,细菌此结构的有无受____控制。

              (5)科学家证实生物界基因表达的基本机制是相同的。基因的表达需经过____和____过程。

            • 2.

              研究者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完成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相关研究,实验过程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培养条件

              培养液中氮源(无放射性)

              14NH4Cl

              15NH4Cl

              15NH4Cl

              14NH4Cl

              培养液中碳源(无放射性)

              12C-葡萄糖

              13C-葡萄糖

              13C-葡萄糖

              12C-葡萄糖

              添加的放射性标记物

              35S-氨基酸

              14C-尿嘧啶

              操作

              检测

              核糖体放射性检测

              有放射性

              有放射性

              用温和的方法破碎细菌,然后使用密度梯度离心

              离心后核糖体位置

              轻带

              重带

              -

              A

                  (1)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和蛋白质,前者是以大肠杆菌的___________分子为模板合成的;由第1组和第2组结果可知,核糖体位于重带主要是因为其含________________。

                  (2)以35S-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若将第3组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入无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核糖体的放射性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细胞其他部位出现放射性,由此推断,第3组结果中核糖体放射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若用T4噬菌体侵染第2组的大肠杆菌,然后放在第4组的实验条件下继续培养,请推测:

                  ①短时间内,若T4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均是在第2组大肠杆菌原有的核糖体上合成,则表中A对应的核糖体位置应更多地集中在_______________(填“轻带”或“重带”);

                  ②随着时间延长,离心后出现多条核糖体带,若位于重带的核糖体出现放射性,则说明14C—尿嘧啶会出现在______分子中;培养时间越长,该类分子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肠杆菌”或“T4噬菌体”)的DNA单链形成杂交分子的比例越大。

                  (4)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如图甲、乙为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相关模拟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实验模拟的过程是____。若将甲试管中加入的“核糖核苷酸”换成“脱氧核苷酸”,则甲试管模拟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乙实验模拟的过程是____,在人体的成熟红细胞中能否进行该过程?____。

              (3)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有些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发现一种新型抗生素,要探究这种新型抗生素对人体DNA和细菌DNA转录的影响。有人根据上述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D试管

              加入等量且足量的ATP、核糖核苷酸、相关酶的混合溶液

              等量相同的细菌DNA

              2 mL一定浓度的新型抗生素水溶液

               ② 

               ③ 

              2 mL蒸馏水

              完善上述实验内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该实验有可能会出现____种实验结果,如果出现____________,则说明该抗生素只阻断细菌DNA的转录,不阻断人体DNA的转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