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果蝇(2n=8)是XY型性别决定方式。控制其体色的黑色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中的A基因控制合成的,且A基因越多,色素越多。假设果蝇的体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三种,其中黑色体色所含的黑色素最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设计一个杂交方案,即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型)亲本杂交,以便确定等位基因A/a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2)若等位基因A/a只位于X染色体上。雄性个体体色的颜色有________种,其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可以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

              (3)果蝇的眼色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野生型果蝇的眼色是暗红色,现发现三个隐性的突变群体,眼色分别为白色、朱红色、棕色。以上群体均为纯合子,相关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中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①实验中发现,隐性的突变群体中,任何两个隐性突变群体个体间的杂交后代都是暗红眼,说明眼色至少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现有一暗红色眼雄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但不知有几对基因杂合,现将该果蝇与多只隐性的雌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都是隐性的)进行测交,请预测测交后代结果,并做出杂合基因有几对的结论。

              Ⅰ.如果测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

              Ⅱ.如果测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

            • 2.

              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变化,模板链某片段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苯丙酮尿症病因,请用一句话描述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II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



               

              ①1图可知,苯丙酮尿症是______染色体_________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是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_性遗传病。

              ②Ⅲ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II1和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Ⅲ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有可能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某种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其子叶有黄色和绿色,花色有白色和红色,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某同学为了验证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用自然界中的甲(黄色子叶)和乙(绿色子叶)两品种植株进行如表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组别

              亲本的处理方法

              所结种子的性状及数量

              黄色子叶

              绿色子叶

              实验一

              将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409粒

              0

              实验二

              将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0

              405粒

              实验三

              将甲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

              399粒

              0

              实验四

              将实验三获得的部分子代个体进行自花传粉

              6021粒

              2001粒

              实验五

              将实验三获得的部分子代个体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

              2010粒

              1970粒


                                    


              (1)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实验中所用的两个品种是否是 ________ ;通过实验  ________ 可以证明黄色和绿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

              (2)实验四所结的6021粒黄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的理论值为  ________ 粒。实验五相当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的  ________  实验

              (3)若继续实验,将实验四所得后代中的黄色子叶个体与实验五所得后代中的黄色子叶个体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纯合子占 ________  

              (4)已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A、a,B、b)控制。只要b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细茎,当只含有B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 

              (5)若已知该植物花色由D、d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所示。则该植株花色为  ________ ,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的表现型及为  ________  

            • 4.

              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请分析回答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

              (1)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引起Ⅰ型糖尿病,这是因为胰岛B细胞含有与该病毒相似的________(物质)。从免疫学角度分析,Ⅰ型糖尿病是一种____________病。Ⅰ型糖尿病可通过____________治疗。

              (2)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减少,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________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现有Ⅰ(正常)、Ⅱ(胰岛B细胞受损)、Ⅲ(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用“>”“<”或“=”表示)。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________状态。

              (4)日前,中科院陈雁研究组研究阐明了糖原代谢关键蛋白PPP1R3G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中的作用,调节机理如下图:

              小鼠实验发现:进食后肝细胞中PPP1R3G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使糖原合成酶(GS)的活性________,从而能够在进食后的短时间内,快速合成肝糖原,导致血糖水平快速降低;饥饿时该基因表达水平则降低。据此推测PPP1R3G基因的表达受____________________调控。该研究揭示了一个全新的餐后血糖调节机制。

            • 5.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表示位于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在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   分泌的,图中“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    的合成和分泌。

              (2)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            作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3)过程②除了需要图中已表示出的条件外,还需要          (至少写出2项)。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4)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分子量变小,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正确,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以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丢失,则功能蛋白A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上相应位置碱基发生的变化为                     (已知谷氨酸密码子:GAA、G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5)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6.

              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请分析回答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

              (1)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引起Ⅰ型糖尿病,这是因为胰岛B细胞含有与该病毒相似的________(物质)。从免疫学角度分析,Ⅰ型糖尿病是一种____________病。Ⅰ型糖尿病可通过____________治疗。

              (2)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减少,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________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现有Ⅰ(正常)、Ⅱ(胰岛B细胞受损)、Ⅲ(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用“>”“<”或“=”表示)。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________状态。

              (4)日前,中科院陈雁研究组研究阐明了糖原代谢关键蛋白PPP1R3G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中的作用,调节机理如下图:

              小鼠实验发现:进食后肝细胞中PPP1R3G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使糖原合成酶(GS)的活性________,从而能够在进食后的短时间内,快速合成肝糖原,导致血糖水平快速降低;饥饿时该基因表达水平则降低。据此推测PPP1R3G基因的表达受____________________调控。该研究揭示了一个全新的餐后血糖调节机制。

            • 7. 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 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BR与BR受体结合卮,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
              (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从而______(促进/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_____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当D11基因未发生突变而D61基因突变时,植株的表现型是______。
              (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它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
            • 8.

              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

              (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从而________(促进/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_______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特点。

              (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它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沦。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__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__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