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但子代旋向只由母体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对以下杂交后结果的推测(设杂交后全部分开饲养)错误的是(  )
              A.♀DD×♂dd,F1全是右旋,F2也全是右旋,F3中右旋:左旋=3:1
              B.♀dd×♂Dd,F1全是左旋,F2中右旋:左旋=1:1
              C.♀dd×♂DD,F1全是左旋,F2也全是左旋,F3中右旋:左旋=3:1
              D.♀DD×♂Dd,F1全是右旋,F2也全是右旋
            • 2. 某植物性别由1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含A基因为雌株,不含A含A+为两性植株,只含a基因为雄株.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种群中共有5种基因型
              B.雌株与雄株杂交,理论上,后代中雌株占50%
              C.A+a连续自交,F2代中,雄株占
              1
              4
              D.种群的雌株中没有纯合体
            • 3. 下列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

              (1)白化病的基因位于    (常、X)染色体上,是    (显、隐)性基因.
              (2)第一代双亲1号的基因型是    ,2号的基因型是    
              (3)5号的基因型是    ,其表现型为    
              (4)Ⅱ6和Ⅱ7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为    .Ⅲ10和Ⅲ11结婚(近亲结婚),他们的后代患病的可能性为    
            • 4. 老鼠毛色中的黑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下表中有三组交配组合,请判断显性性状及纯合子亲本分别为:
              交配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目
              ①甲(黄色)×丁(黑色)全为黑色
              ②甲(黄色)×乙(黑色)6黑、4黄
              ③甲(黄色)×丙(黑色)8黑、9黄(  )
              A.黄色;甲和乙
              B.黑色;甲和丙
              C.黄色;丙和丁
              D.黑色;甲和丁
            • 5. 为研究叶片形态、稻穗饱满程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遗传学实验.
              (1)利用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获得窄叶突变体.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宽叶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F2中野生型宽叶水稻120株,窄叶突变体38株.据此推测水稻的叶形最可能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隐性性状为    
              (2)进一步研究确定控制水稻叶片形态的基因位子2号染色休上,利用基因检测手段与野生型宽叶水稻对比,发现窄叶突变体的2号染色体上有三个基因(记为甲、乙、丙)发生突变,其碱基变化如下表.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C→TC→CGCTT→C
              蛋白质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与野生型结构无差异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结果表明,控制窄叶性状的突变基因可能为    .丙基因突变的原因是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    ,导致形成的mRNA提前出现    ,从而使合成的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
              (3)雌配子致死可导致稻穂出现空粒,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研究表明水稻配子成活率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致死.据此分析,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获得的F1自交,F1所结的稻穗中,空粒占    ,产生的F2    种基因型.
            • 6. (2016•湖南四模)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玉米植株中,体细胞含2个A的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体细胞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
              (1)在正常光照下,AA植株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说明生物性状受    共同控制.单独种植一株浅绿色成熟植株上结出的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2)一批浅绿色植株,如果让它们相互授粉得到F1,F1植株随机交配得到F2,再随机交配得到F3,那么在F3代成熟植株中a 基因频率为    
              (3)现有一浅绿色突变体成熟植株甲,其体细胞(如图)中一条7号染色体的片段m发生缺失,记为q;另一条正常的7 号染色体记为p.片段m缺失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且胚囊中卵细胞若无A或a 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有人推测植株甲的A或a基因不会在片段m 上,你认为他的推测正确?为什么?    
              (4)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植株甲的基因A、a 在染色体p、q 上的分布,现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Ⅰ、若F1全为浅绿色植株,则    
              Ⅱ、若F1     ,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 位于p上,基因a位于q上.
            • 7. 下列与生物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代后,子代中隐性性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
              8
              B.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F1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F1黑斑蛇自由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数量之比约为3:2,仍可据此判断蛇斑的显隐性
              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表明,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的过程中,基因B与B分开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
              D.让基因型为DD、dd的豌豆自由交配,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人工授粉后再套袋
            • 8. 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2n),野生型为红花,突变型为白花.研究人员围绕花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花色控制基因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
              (1)在甲地的种群中,该植物出现一株白花突变.让白花植株自交,若后代    说明该突变型为纯合体.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为红花植株,子二代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为3:1,出现该结果的条件是:①红花和白花受    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完全显性;②配子具有 相同成活率及受精能力并能随机结合;③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及各基因型植株存活率相同.
              (2)在乙地的种群中,该植物也出现了一株白花突变且和甲地的白花突变同为隐性突变.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    杂交,当子一代表现型为    时,可确定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若子二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        时,可确定白花突变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
              (3)缺体(2n-1)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人工构建该种植物的缺体系(红花)应有    种缺体.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该种植物缺体系中的全部缺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    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于    染色体.
              (4)三体(2n+1)也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三体系(红花纯合)中全部三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二代出现表现型 及比例为    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
            • 9. 腓骨肌萎缩症亦称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其遗传方式可能有多种情况.下图是某研究小组经过家系调查绘制的遗传图谱,其中Ⅲ8与Ⅲ9为异卵双生、Ⅲ11与Ⅲ12为同卵双生.请分析回答:

              (1)若Ⅱ3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若Ⅲ8也是女孩,则其患病概率为    
              (2)若Ⅱ3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同时发现Ⅰ1携带红绿色盲基因,除Ⅲ8未知外,家族中其他成员色觉均正常.则:
              ①Ⅲ9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概率为    
              ②若Ⅲ11和正常男子婚配,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男孩,则Ⅲ12和正常男子婚配,生一个色觉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③若Ⅲ8是男孩,则其两病兼患的概率为    
              (3)腓骨肌萎缩症    (“属于”或“不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理由是    
            • 10. 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让子代高茎豌豆全部自交,则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为(  )
              A.3:1
              B.9:6
              C.5:1
              D.1:1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