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植物(2n=20)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宽叶与窄叶为一对相对性状,由B与b控制,且B是纯合致死基因;而它的花色有三种:红色、淡红色和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e、t和i控制。为探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植物进行了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一代

              宽叶

              白色花

              宽叶

              淡红花

              宽叶淡红花∶窄叶淡红花为2∶1

              宽叶白色花∶窄叶白色花为2∶1

              宽叶

              红色花

              窄叶

              淡红花

              宽叶红色花∶宽叶淡红花∶窄叶红色花∶窄叶淡红花为1∶1∶1∶1

              宽叶红色花∶宽叶淡红花∶窄叶红色花∶窄叶淡红花为1∶1∶1∶1

              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颜色的基因e、t和i均由野生型突变而来,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如果分析该植株的核基因组,至少需要分析_______条染色体。

              (2)e、t和i之间的显隐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只考虑花色的遗传,植物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

              (3)甲杂交组合中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宽叶红色花雌植物与宽叶白色花雄植物杂交,F1中出现了窄叶白色花雄植物。若再将F1中的宽叶红色花雌植物与宽叶白色花雄植物杂交,则 F2中窄叶红色花雌植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更快地获得更多的该种植株,取该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二倍体植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变化,模板链某片段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苯丙酮尿症病因,请用一句话描述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II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



               

              ①1图可知,苯丙酮尿症是______染色体_________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是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_性遗传病。

              ②Ⅲ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II1和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Ⅲ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有可能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连续培养JA122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______培养基,大肠杆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________。

              (2)样品中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产生新菌株的原因是由于JA122大肠杆菌发生了_________。

              (3)对三种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CV101菌株能以CV103菌株产生的醋酸盐为碳源。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以上观点。

              ①配制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A组);和不含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组);

              ②将等量的适量稀释的CV101菌液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应在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③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表示位于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在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   分泌的,图中“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    的合成和分泌。

              (2)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            作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3)过程②除了需要图中已表示出的条件外,还需要          (至少写出2项)。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4)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分子量变小,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正确,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以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丢失,则功能蛋白A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上相应位置碱基发生的变化为                     (已知谷氨酸密码子:GAA、G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5)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5.

              研究发现,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个16A区段,可影响果蝇眼睛的形状.雌果蝇16A区段与眼形的关系见下表,请分析回答:

              (1)从表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果蝇的眼形变异属于____________。雌果蝇16A区段与眼形的关系为____________。注:1.表示16A区段.2.果蝇眼睛为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2)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若想根据果蝇眼形就能判断出子代性别,应选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做亲本。

              (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dBBXB,其基因组成及位置如图所示.已知d在纯合(XdBBXdBB、XdBBY)时能使胚胎致死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棒眼雌果蝇(XdB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性别为____________,其中雄果蝇占____________。

              ②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出现新的隐性致死基因p,用棒眼雌果蝇(XdBBXB)与之杂交得到的F1代有3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可以从F2中的性别推断是否产生了新的致死基因。

              若____________,则说明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

              若____________,则说明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

            • 6.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RNA病毒)引起,可分为Ⅰ、Ⅱ、Ⅲ、Ⅳ4种甚至更多类型,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当人体感染某种类型的登革热病毒后会产生相应抗体,在机体二次感染不同类型的登革热病毒时,之前产生的抗体可能会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会进入吞噬细胞中,导致病毒在其中大量复制,出现ADE效应(抗体依赖增强作用),患者临床病症加重。请回答:

                 (1)登革热病毒分为4种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

                 (2)目前尚无针对登革热病毒的有效疫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从用登革热病毒免疫过的蛋鸡所产鸡蛋中,提取出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万的抗病毒因子以治疗登革热,为研究其治疗效果做了以下步骤的实验:

                 第一步:取3日龄乳鼠若干,均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雌雄数相等。

                 第二步:甲组乳鼠注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万的抗登革热病毒因子0.1 mL/只,乙组乳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的蛋鸡所产鸡蛋中提取出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万的物质0.1 mL/只作为对照组,丙组乳鼠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第三步:连续3天重复第二步骤,第4天每组乳鼠_____________,并逐日观察和记录各组乳鼠生活情况。实验两月内结果如下表1、2:

              表1 抗登革热病毒因子对乳鼠病死率的影响

              组别

              总数/只

              病死数/只

              病死率(%)

              甲组

              20

              6

              30

              乙组

              20

              20

              100

              丙组

              20

              20

              100



              表2 抗登革热病毒因子对病死乳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组别

              死亡时间/天

              甲组

              9.17±2.04

              乙组

              7.82±0.87

              丙组

              7.95±1.69




                 此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Ⅱ-10和Ⅱ-11欲再生育一个孩子,可先进行____________,从而估计CMT的再发风险率并提出预防措施。
            • 8. 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 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BR与BR受体结合卮,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
              (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从而______(促进/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_____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当D11基因未发生突变而D61基因突变时,植株的表现型是______。
              (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它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
            • 9.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 ______ 和纯合正常小鼠;杂交方法: ______ 。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 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 ______ ,这种突变 ______ (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 ______ 。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 ______ ,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______ 。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 ______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 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 10. 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           幼苗。
              (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          ;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           ,获得纯合         ,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        杂交,如果          ,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