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 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基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 

              (2) 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____发生改变。 

              (3) 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AATT

              AaTT

              aaTT

               

               

               

               

               

               

               

              196

              168

              36

               

               

               

               

               

               

              400


               ① 种群甲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 

              ② 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_。 

              ③ 已知表中种群乙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_。 

            • 2.

              2017年7月,“太空灵芝”落地福州仙芝楼,填补了我国医用真菌太空育种的空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太空环境作用下,灵芝菌株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太空环境作用下,“太空灵芝”成为一种新的物种
              C.太空环境定向诱导后,可筛选出人们需要的性状
              D.在菌株培育和选择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 3. 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实例的是(    )
              A.雄萤火虫给雌虫发出各自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虫对异种雄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
              B.牛蛙的卵细胞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受精卵,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
              C.玉米的花柱很长,有些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
              D.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 4. 我国研究人员创造出一种新型干细胞——异种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具体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单倍体囊胚1最可能是由小鼠的________发育而来,所采用的技术应为________,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液除含有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________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

              (2)图中的单倍体ES应取自囊胚的________细胞,ES在形态上表现为________。

              (3)由于物种间存在________,因此自然情况下哺乳动物远亲物种问的配子往往无法完成________作用,或者即便能完成也不能发育,但是人们为了生物学研究的便利,创造出了各类远亲物种间的杂合细胞,如小鼠一大鼠、人—鼠等杂交细胞,由于这些细胞都是由体细胞融合产生,因此杂交细胞中通常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 5.

              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如图,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表为科研人员在调查初期和若干年后获得的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海岛

              调查初期

              若干年后

              B(34%),b(66%)

              B(68%),b(32%)

              B(91%),b(9%)

              B(45%),B1(5%),b(50%)

              B(79%),b(21%)

              B(68%),b(32%)

              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甲、丙两个岛屿的海鸟与羽毛颜色有关基因的进化方向相同

              D.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
            • 6.

              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准,云南省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从各个民族采集来的DNA基因样本都存放在云南大学的基因库里,这个基因库是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历时3年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对人类的____条染色体进行测序;选样时通常选择采集____(填“男性”或“女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原因是该性别的白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

              (2)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地理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概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_。

              (3)如图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基因A频率的变化情况。

              图中在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其中____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在T点时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 7.

              以下对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倍体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8.
              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B.某一种群密度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生物入侵的种群最终将呈“S”型曲线增长
              D.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
            • 9.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如图所示的两种假设:

              (1)在假说甲和假说乙中,湖泊Ⅰ和湖泊Ⅱ中的两种鱼的祖先各是哪种鱼?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NA分析表明,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湖泊Ⅱ中红褐色鱼亲缘关系最近,这一证据支持哪个假说?________。

              (3)假说甲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证据可以帮助你确定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是一个物种?____________。

              (5)有人在一块长期弃耕农田中,对某种菊科的入侵植物和本地的几种菊科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所得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6)分析表中数据,该入侵物种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物种入侵前后种群中纯合体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是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                                    (    )
              A.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B.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C.产生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