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凤眼蓝(水葫芦)1844年在美国的博览会上曾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l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主要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净化水中氮、磷、汞、镉、铅等有害物质)的植物推广种植。某科研小组研究环境中不同磷含量对凤眼蓝的影响,实验完成后检测其叶腋内激素水平和统计平均单株分蘖数,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磷含量的增加,凤眼蓝平均单株分蘖数______。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环境中不同磷含量对生长素或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具有抑制或促进作用?______,为什么?______。
              (2)凤眼蓝疯狂蔓延,推测其种群增长曲线接近______型。凤眼蓝疯狂蔓延可阻断航道,影响航运,同时导致鱼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降低,对其治理的措施有______(写出两种)。
              (3)该植物全株可供药用,有清凉解暑、祛风湿等功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 2. 如图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 (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______型增长曲线.使家鼠种群数量持续维持较低水平、对环境无污染的防治措施有______.
              A.室内采取硬化地面 B.食物储存在安全处
              C.养殖家鼠的天敌 D.药物捕杀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
              (3)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灭绝,此时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 3. 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依次有草丛沼泽、灌丛沼泽、白桦沼泽、落叶松沼泽、森林等。科研人员对该保护区进行了相关调査。回答下列问题:
              (1)几种植被类型中植被的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
              (2)调查森林中某种鸟的数量,常用______法。从种群特征分析,一段时间内决定其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有______。
              (3)草丛沼泽中的虾根据水波的震动情况躲避敌害,这体现了信息传递能够______。
              (4)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保护的方式之一。森林的某些树种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纸浆材料和家具材料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 4.
              珊瑚礁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虫消化腔中的虫黄藻,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珊瑚虫所需的其余能量来自捕食的浮游生物.请回答:
              (1)珊瑚虫和虫黄藻依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______ 和 ______ .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属于 ______ .
              (2)珊瑚礁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位置,它们通过 ______ 关系互相依存,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______ 稳定性.
              (3)珊瑚礁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多样性主要包括 ______ 多样性、 ______ 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热带珊瑚礁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之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 ______ .
            • 5.
              【研究背景】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可减少畜禽机体对抗有害微生物的消耗,降低畜禽机体感染疾病概率,故而被养殖场广泛使用.但是饲料中添加使用抗生素不当会直接危害人体和畜禽的健康.我国科学家耗费多年心血研发的专利“无抗生素微生物发酵饲料技术”,实现了生鸡的全程无抗生素饲养.这项技术被誉为“饲料工业的一场革命”,用这种发酵饲料喂养的鸡被称为“无抗鸡”.
              【实验原理】据研究表明,饲料中使用某种特定的芽孢杆菌能促使酵母菌和乳酸菌大量繁殖,占数量优势,同时有效杀死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等有害菌.随着酵母菌、乳酸菌生长代谢,饲料中一些大分子物质不断被降解,一些小肽、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数量在不断增加,因而饲料营养价值得到提升.
              【实验设计】
              实验组别(X) 添加的成分 实验变量(Y)
              Y0 Y1  Y2  Y3
              对照组(X1) 饲料 无菌水 生产用菌粉
              实验组(X2) 饲料 外源芽孢杆菌 生产用菌粉
              【实验结果】
              菁优网
              (1)在包装好的饲料包中,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制成的生产用菌粉中首先增殖的微生物、pH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
              A.酵母菌 上升   B.酵母菌  下降       C.乳酸菌 上升   D.乳酸菌  下降
              (2)在本实验中,若Y0为实验前各菌种的数量,那么Y1、Y2、Y3表示 ______ .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本实验证明了 ______ .
              【实验扩展】
              (4)若想进一步了解饲喂该发酵饲料与原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对鸡的生长速度的影响,需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并按实验的先后排序(可重复) ______ .
              ①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鸡若干,分组     ②生长状况相似的母鸡若干,分组
              ③测量各组鸡的平均体重             ④分别饲喂普通饲料和发酵饲料
              ⑤分别饲喂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     ⑥分别饲喂普通饲料、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
              ⑦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
              (5)青霉素能杀灭细菌的原理是 ______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原因是 ______ .
            • 6.
              一个湖泊干涸后,经历了沼泽、湿地、草原、到森林几个阶段.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1)这个湖泊演变成森林的过程称为 ______ 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_____ 进行.
              (2)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______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 ______ . ______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 ______ 、 ______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森林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环境,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 ______ .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这说明 ______ .
              (4)在森林中投放适量的鸟类能够适当抑制有害昆虫,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 ______ 保护.
            • 7.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表示 ______ ,Y表示 ______ ,Z表示生殖隔离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是生物进化的 ______
              (3)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______ 加剧,一部分个体被淘汰.
              (4)研究蜥蜴进化的重要依据是 ______ .
            • 8.
              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个种,下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菁优网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 ______ 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 ______ 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 ______ 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 ______ 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 ______ 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4)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 ______ .这是生物进化的 ______ .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 ______  多样性.
            • 9.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多选)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辛普森指数越大,生物多样性程度越高
              (2)测定该基因序列可为生物进化提供 ______ 证据.图1显示A、B、C、D四种杂草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据图推测,A与其他物种的亲缘性由近及远的顺序是 ______ .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图1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B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H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3)在BB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BH、HH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2%,此时B基因的频率为 ______ .
              (4)1969年中期BB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______ 的环境条件下,BB基因型幼虫比HH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______ .
              (5)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 10.
              黑腹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现有一个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共有107个个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______ .
              (2)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
              (3)摩尔根等人运用 ______ 法,通过果蝇杂交试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4)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设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可能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______ .
              (5)虽然黑腹果蝇的多种突变体之间的差距很大,但遗传学家仍将其归为同一物种,做出这一判断的最主要依据是 ______ .
              (6)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称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上述现象说明 ______ .
              (7)现代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______ (多选)
              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E.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