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中的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_______,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_,其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为AA(灰身)的有35只,基因型为Aa(灰身)的有60只,基因型为aa(黑身)的有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3)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4)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果蝇(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准,云南省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从各个民族采集来的DNA基因样本都存放在云南大学的基因库里,这个基因库是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历时3年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对人类的____条染色体进行测序;选样时通常选择采集____(填“男性”或“女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原因是该性别的白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

              (2)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地理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概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_。

              (3)如图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基因A频率的变化情况。

              图中在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其中____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在T点时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 3.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20世纪中叶非洲地区HbS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 SCD患者血红蛋白的2条β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而2条α肽链正常。HbS基因携带者(HbAHb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那么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____条异常肽链,最少有____条异常肽链。 

              (2) 由图可知,非洲中部Hb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____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____的个体比例上升。 

              (3) 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HbAHbS个体比HbAHbA和HbSHbS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____现象。 

              (4) 为了调查SCD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____(填标号)。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③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④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

              (5) 若一对夫妇中男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女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请预测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 

            • 4.

              中国科学家屠哟哟因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野生型青蒿为二倍体,茎秆中白色(Y)对紫色(y)为显性。叶片中稀裂叶(R)对分裂叶(r)为显性。者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分析回答问题:

              (1)通过一定的处理让野生型青蒿成为三倍体植株,该三倍体青蒿____(填“可育”或“高度不育”),这种三倍体青蒿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2)用X射线照射分裂叶青蒿以后,r基因中一小段碱基序列发生变化,使分裂叶转变为稀裂叶,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

              (3)现用白秆分裂叶植株与紫秆稀裂叶植株杂交,F1均表现为白秆稀裂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4)染色体变异可导致R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整体缺失,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缺失的植株可以存活,两条都缺失的植株不能存活。现有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0”代表该染色体缺失,下同)与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杂交,子一代存活植株中紫秆稀裂叶的比例是__________。

            • 5. (1)①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                 ,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图中③指                      ,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        隔离。

              (3)④指                                     的多样性。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4)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 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 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所有个体中基因型AA 的个体占 ______ ,aa 基因型的个体占 ______ ,此时种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 ,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

            • 6.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 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 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进化?为什么?

            • 7.

              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3)—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