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甲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河蚌以滤食浮游植物为生,草鱼以水草和浮游植物为食,青鱼以贝类为食,为了得到较高的草鱼产量,工人会定期饲喂一定的饲料,图乙是图甲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呈现出来的生态系统“基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草鱼的种群数量。若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

              (3)图乙中的A表示______,河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 J/(cm2·a),图乙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 2.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种群密度

                 

              B.并非所有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而恢复力稳定性就高

                 

              C.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 3.

              下列有关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B.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每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C.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
              D.“J”型增长中种群数量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 4.

              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人类服务。图甲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是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淡水虾与植食性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图甲中所含成分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

              (2)若水绵固定的总能量是1 000 kJ,则肉食性鱼的同化量最多增加________kJ。为了保证该鱼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大量投放饵料,则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在A、B、C、D、E点进行的防治中,最可能是生物防治的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生态学家对某池塘进行能量流动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

              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GP

              463

              63

              11.6

              R

              96

              18.8

              7.5

              未利用

              293

              29.3

              5

              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1)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发生改变。

              (2)从表中数据可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表中的___________(填表中数值)J·hm-2·a-1的一部分。

              (3)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池塘中的N、P含量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降低,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

            • 6.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诱杀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杀总数的比例上升
              B.该研究表明,杀虫灯的高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强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
            • 7.

              甲和乙是两个种群的生物,它们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下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Ⅰ、Ⅱ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值(a>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
              B.时期Ⅰ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
              C.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
              D.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
            • 8.

              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图甲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为提高经济效益,在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D点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
            • 9.

              下列对不同生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共生关系
              B.某种杂草的随机性分布是由种间竞争决定的
              C.当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一定稳定
              D.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
            • 10.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



              (1)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若选取面积为 10m2的样方5个,种群密度分别是 n1, n2, n3, n4, n5,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株 /m2

              (2)如图1表示小组同学根据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 λ值变化曲线.分析可知,在 0-2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年。


              (3)某研究所对该生态系统某一段河流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2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

              ②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这种鱼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若在 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在此水平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