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生态学家对某池塘进行能量流动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

              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GP

              463

              63

              11.6

              R

              96

              18.8

              7.5

              未利用

              293

              29.3

              5

              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1)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发生改变。

              (2)从表中数据可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表中的___________(填表中数值)J·hm-2·a-1的一部分。

              (3)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池塘中的N、P含量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降低,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

            • 2. 全球现存穿山甲有8种,分布于我国的穿山甲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猖獗的非法捕杀是穿山甲濒危的根本原因,牺息地丧失是导致穿山甲野外种群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假若湖南的穿山甲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生活在全球的穿山甲                  B一个水库中的全部绿藻

              C.某森林中全部的大熊猫与小熊猫        D.一片草地的所有车前草

              (2)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三年后,A基因的颜率变为60%,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___(填“是”或“否”)。

              (3)湖南穿山甲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4)中国的穿山甲与印度的穿山甲是两个物种,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地理隔离,还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3.

              人类在生物环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其描述的是种群数量特征中的____________。最近政府实行的放宽二孩政策会通过____________影响人口密度变化。

              (2)围湖造田与退耕还林是人类对环境影响的两种不同情况,这两种情况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

              (3)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________________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在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____________能力。

              (4)调查表明,近年来高山冰川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打破了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平衡。

            • 4. 近几十年随着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为了更好地保护马鹿,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_____________的集合体,马鹿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_________法,该方法调查值往往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2)森林采伐后,马鹿种群的生存空间受到制约,导致____________降低,马鹿种群密度降低。同时生境破碎化会加快物种的灭绝,导致群落中物种多样性降低,群落发生______演替。
              (3)科学家调查记录马鹿种群每个个体的具体年龄,绘制获得马鹿种群的__________图形,有利于了解马鹿种群未来数量的动态变化。
            • 5.

              滨海区因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土壤退化并形成碱斑地,自然植被仅有碱篷、碱篙等少数几种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该碱斑地全部碱蓬构成一个________。盐碱度的差异使碱蓬、碱韭等分布在不同的地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人们对碱斑地封育、种草期间,引入的虎尾草数量没有呈指数增长,原因是________。虎尾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随着恢复改造的进行,沿岸水域出现了底栖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等,它们之间主要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

              (4)滨海区中的生物群落和________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恢复后的生态系统的________大大提高。

            • 6.

              1859年,托马斯·奥斯汀从欧洲带了24只野兔来到澳大利亚。一个世纪之后,野兔的数量已经蹿升至6亿只,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为了消灭兔子,澳大利亚引进了兔子的天敌——狐狸。但是狐狸更喜欢吃行动相对迟缓的本地有袋类动物。最后又引进了黏液瘤病毒,才有效地控制了野兔的数量。回答问题:

              (1)黏液瘤病毒的生活方式为_______。黏液瘤病毒第一次侵入时野兔体内能识别病毒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可以推测在野兔入侵初期,该种群中幼年、成年和老年的比例关系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_。在野兔入侵的过程中,澳大利亚一些特有的动物,如小袋鼠、袋狸、鼠袋鼠等有袋生物都纷纷灭绝或濒临灭绝,这说明野兔和以上有袋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请在下列方框中绘出引入狐狸后,野兔、有袋动物和狐狸形成的营养结构。

              (3)在野兔的原产地欧洲,野兔与其天敌的数量都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能力,这种调节能力的存在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___________调节机制。

              (4)在引入黏液瘤病毒之前,澳大利亚政府也曾采用播撒毒药的方法进行过兔灾的防治,但是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请依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科研人员将某一长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的茶园一分为二,对照组只种植原有单一品种茶树,实验组均匀种植多种茶树品种,茶树密度与对照组相同。一段时间后,对两组茶园进行相关生态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茶园游猎型蜘蛛分为地面游猎型和茶树上游猎型,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若要判断某种蜘蛛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蜘蛛种群的________等数量特征。

              (2)实验组蜘蛛物种数比对照组要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据此推测,两组茶园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原因是________。

              (3)跟踪调查发现,两组茶园茶树的落叶量大致相同,但一段时间后,实验组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为21.5g/kg,对照组为14.5g/kg,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

            • 8.

              持续的过度放牧导致某草场退化,进而为布氏田鼠的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鼠害加剧。

              (1)草场植被经持续的过度放牧,群落中植被的类型发生了变化,这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

              (2)该草场所有的布氏田鼠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上述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布氏田鼠的环境容纳量增大。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

              (3)为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人们需要根据草场的________(填“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或“信息传递”)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

              (4)草原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畜产品,还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

              (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蛇和鹰的存在,一般不会发生鼠害。草原上的鼠、蛇和鹰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_____________(填“个体”、“种群”或“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鼠的数量也会影响蛇和鹰的数量,由此可见,生物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

            • 9.

              (1)K值:又称___________,指在____________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_________

              (2)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

              (4)种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 10.

              下面左图是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右图为种群年龄组成三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左图所反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     型曲线。在左图D点所示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同右图中的    基本一致,其特点为    

              (2)大熊猫等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右图中的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等濒于灭绝生物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3)用样方法调查某地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发现最初几年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3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假设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0 ,则这几年其种群增长曲线呈   型,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        。(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