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    分布.
              (2)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能    (填“加速”或“减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    (代谢过程),从而利于植物生长.
              (3)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的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    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    功能.
              (4)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1.5倍,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    
              (5)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适宜,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导致局部草原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近年来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群演替的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 2. 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度为灌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    .研究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    
              (2)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    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不同生境群落特征各异,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对同一生境中的资源需求类型或需求量相近)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见表:
              种名山桃丁香油松刺槐
              山桃1
              丁香0.1241
              油松0.1250.8341
              刺槐0.1480.7610.8841
              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种间竞争最激烈的是    
            • 3. 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    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    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    者和    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4.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0+1+2+3+4+5+6+7+8+9+≥10
              个体数931876056516152344139166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它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2)研究表明,动物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    ,由此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3)上表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    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比实际值相比    (偏高/不变/偏低).
              (4)若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5)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这    (能/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    
            • 5. (2016•邻水县校级模拟)研究发现,田鼠的内分泌水平明显受到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
              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两样地(距约30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样地2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12只/hm2.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    ,从其颈部取血4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
              表  不同密度种群高原鼠兔血浆皮质酮水平/(ug•mL-1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繁殖时期种群Ⅰ种群Ⅱ种群Ⅲ
              繁殖初期0.090.110.09
              繁殖盛期0.100.080.09
              繁殖中期0.060.060.06
              繁殖末期0.070.080.08
              (1)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空白处:    
              (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    (是/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    
              (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hm2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密度约为    (取整数),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为    ,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    
              (4)机体对有害刺激表现之一为皮质酮分泌增加,以启动逃走或搏斗,可推测皮质酮对细胞代谢具有    作用.
              (5)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    
            • 6.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问题.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
              (1)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2)正常环境下,残翅(v)果蝇难以生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V)果蝇成为该种群中的常见类型,残翅果蝇则很少.该进化过程的基本单位是    ,其进化实质是    
              上海市郊结合部有一块荒地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改造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如表为改造前后的植被变化.
               植物种类 覆盖率 群落中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3)表中植物优势种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得到,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各种植物的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值    
              (4)可见植物丰富度    (改造前/改造后)更大;从优势种的变化可以推测改造后的无机环境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 7.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
              表: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杂草密度(株/m2物种丰富度(种)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节节菜稗草陌上菜异型莎草
              常规区4012.00.2470.1890.1000.1020.094
              稻鸭区2.35.300.2590.2710.0890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    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    有不同的影响.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    功能提高.
            • 8. 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还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法,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    现象和    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4)若调查该区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    
              (5)在某活动中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的灰喜鹊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有一些被标记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发生了脱落,那么,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    ( 选填“偏小”或“偏大”).
            • 9. 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以植物为食的仓鼠种群数量变化(K0表示仓鼠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量),乙图为仓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回答:

              (1)据甲图分析,仓鼠的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后,仓鼠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则天敌最可能进入的时间在    处;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    之间.
              (2)乙图中A属于    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能量C用于仓鼠种群的    
              (3)若B中能量为l.5×109 kJ,C中能量为l.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4.2×107 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仓鼠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4)与兔一样,灰仓鼠也具有“狡鼠三窟”的特点,某些“狡鼠”在捕捉过之后,很难再一次捕捉.因此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种群密度时,计算得到的数据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5)为研究草原上的蚂蚁和仓鼠等啮齿动物在种子利用上的种间关系,生态学家在草原上中划定3个基本相同的区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如下表.请补充填写表格内“”.
              区域1区域2区域3
              处理方法:蚂蚁和啮齿动物共存.处理方法:移走所有的啮齿动物,并围栏隔离.处理方法:    
              蚂蚁群318群543群0群
              啮齿动物122只0只144只
            • 10. 科学家在新西兰某无鼠的小型岛屿投放某种家鼠以研究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初期(上一年12月初)在岛内相距400米的地点分别放置一只雄鼠和一只未孕雌鼠,一段时间后它们通过信息素发现了对方.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功能.
              (2)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如下表: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
              N(估算家鼠数)3143744686869
              科学家调查鼠群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    .据数据分析,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型,2月鼠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在5月到7月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群最大数量称为    
              (3)研究过程中发现,家鼠会以岛上某种海鸟的幼鸟及这种海鸟的食物为食,导致这种海鸟数量大量减少,据此分析家鼠与这种海鸟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