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①样方大小要适宜;②取样时要做到 ______ ;该小组还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 ______ .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图中虚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 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 m 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 n 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 ______ .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一段时间后,田鼠种群数量回升的原因是 ______ .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甲中 ______ 点不可能出现该种年龄组成.
            • 2.

              “植物A→动物B→动物C”是某草原的一条食物链,生态学家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调查并绘制动物C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甲。2016年6月C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_型。可以预测,2017年6月后C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最可能是________,直接原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监测了C种群几年间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数量变化曲线,见图乙。监测过程中为控制C种群的数量,引入了以C为食的种群D。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___________点对应的时间引入,该时间点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

              (4)动物B和动物C都是恒温动物,它们同化的能量中有不足10%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其余的能量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B,B同样也能够依据C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3.
              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湿地和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______ .当草色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体现了 ______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有脱落的标记(标记不影响被捕食,脱落的标记仅为鼠被天敌捕食后留下).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会 ______ (填“偏高”“降低”或“不变”).
              (3)除图中所示生物种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 ______ ,这样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______ 形式进入该群落.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______ 调节是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湿地与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相比较,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原因是 ______ .
              (5)西部湿地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 4.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分析回答: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
              (2)若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 ______ 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 ______ .
            • 5.
              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请回答问题.

              (1)槭树、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调查这些树种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______ .
              (2)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6.28×105 J/(cm2•a)的有机残屑来不及被各种分解者所分解,推测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______ .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 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2位).据图中的能量值分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中, ______ 的呼吸作用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4)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功能实现的基础.
              (5)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
            • 6.

              近几十年随着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为了更好的保护马鹿,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

              (1)森林采伐后,生境破碎化,马鹿种群的生存空间受到制约,导致该空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马鹿种群数量降低。同时生境破碎化会加快物种的灭绝,导致群落中__________________降低,群落发生_______________演替。

              (2)根据林区的地貌特征,研究者_______________选取若干样方,在每个10m×10m的大样方内部,选取了_________个 2m×2m的小样方(见图1),调查马鹿的足迹数量,统计并推测马鹿种群数量。

              (3)科研人员冬季调查得到不同类型的生境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记为M)和马鹿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出现频率(记为N),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____________中没有观察到马鹿活动点。结合M和N分析,马鹿冬季最喜欢的生境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回答下列有关芦苇塘内种群和群落的问题:
              (1)利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有代表性的样本一般原则有: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答出三点).
              (2)该芦苇塘内,某动物种群的增长曲线模型应呈“ ______ ”(填“S”或“J”)型,理由是 ______ .
              (3)芦苇塘内的芦苇有高有矮,该现象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理由是 ______ .
              (4)如将芦苇塘内的水全部抽干,则该芦苇塘内群落演替的 ______ 都将发生改变.
            • 8.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山坡上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后,画出了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模式图(如图1所示);图2是关于丁地的草被类型由A、B、C三类物种随时间的演化成A、B、C、D状况,其中草的类型A、B、C之间杂交不育,C与D之间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
              菁优网
              (1)分析图1可知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 ______ 地.
              (2)研究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请写出对样方选择和统计记录两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样方选择: ______ .
              ②统计记录: ______ .
              (3)分析图2,A、B、C之间杂交不育的现象称为 ______ ,三种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 ______ 多样性;C、D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 ______ 多样性.D类型草出现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______ 的结果,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是 ______ 的结果.
            • 9.
              科研小组对某人工鱼塘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表所示.整理资料时,由于疏忽图中部分项目和数据模糊不能分辨.请你帮助恢复有关数据和项目,并回答有关问题:(能量单位:J/cm2.a,除表中所列的消费者外,其他类型的消费者忽略不计)
              不同生物
              不同能量
              生产者 植食鱼类 肉食鱼类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14.0 B 0.24
              A 22.9 3.9 2.0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3.1 0.6 0.06
              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2.0 5.0
              储存的能量 70.0 9.0 5.2
              (1)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______ .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将 ______ 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若要调查某种肉食鱼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3)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A是指 ______ ,表中的数据B为 ______ .
              (4)由于受到某种污染,导致每天鱼塘内鱼死亡个体逐渐增多,最后所有鱼类全部死亡,表明生态系统的 ______ 是有限的.
            • 10.
              某地野苹果林因遭遇“外来生物”小吉丁虫肆虐,受灾面积高达六成.小吉丁虫将卵产于树干表面,幼虫从果树表皮进入内部蛀食皮层,成虫则以树叶为食,导致果树迅速干枯死亡.
              (1)调查小吉丁虫卵的密度可采用 ______ 法.小吉丁虫产卵需要适宜的温度与光照,温度与光照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信息.
              (2)这片野苹果林构成的群落中,野苹果树最高,居于最上层,各种杂草较矮,居于较下层,说明该群落具有 ______ 结构;杂草在野苹果树分布较为稀疏的位置比较茂盛,而在野苹果树下则数量很少或者不存在,这说明该群落具有 ______ 结构.杂草与野苹果树间具有 ______ 关系.
              (3)从野苹果林最初被发现至今,人们为保护野苹果树,大量去除野苹果林中的杂草,人类活动的增强也使野苹果林中的动物大量减少,人类的这些活动使野苹果林的营养结构趋于 ______ ,大大降低了野苹果林的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