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云杉林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之一,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地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 。    

              (2)为了加快采伐迹地上云杉林的植被恢复,研究人员用_______调查了云杉的种群密度,系统分析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死亡数量和致死原因,明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最直接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预估下一代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3)该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由此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________ 。在群落演替复生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__________等生态功能增强,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4)云杉是我国的珍贵树种,其木材为白色,纹理通直,材质坚实,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纸浆材料和家具材料,这体现了其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 价值。

            • 2.

              Ⅰ.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__分布。

              (2)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1.5倍,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

              (3)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适宜,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导致局部草原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近年来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Ⅱ.某地附近有一周期性泛滥的河流,下表为洪水泛滥期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数量百分比和受猛禽捕食而造成的不同死亡率:

              (1)表中几种啮齿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2)据表中数据分析,洪水泛滥期猛禽捕食_______数量最多,________最有可能灭绝.洪水泛滥期时,啮齿类动物往往集中于未被水淹的"小岛",在"小岛"上具有良好的隐蔽场所,不易被捕食.啮齿类动物能否到达"小岛"与其是否具有游泳本领和攀援能力有关,表中可能会游泳或攀援能力较强的啮齿类有________,________.

              (3)据题意分析,影响种群数量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回答下列问题:

              (1)模型建构是生物学中常用的方法,在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时,构建了“J”型增长曲线的____________模型。用糖卡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时,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____________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____________模型。

              (2)秋天是吃螃蟹的最好季节,有的人食用海鲜却出现呕吐、腹泻、皮肤瘙痒等症状,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____________;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___________和个体差异。

              (3)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不宜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对一支试管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很困难的,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

              (4)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形成的图形叫做____________,在一个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 4.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    分布.
              (2)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能    (填“加速”或“减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    (代谢过程),从而利于植物生长.
              (3)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的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    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    功能.
              (4)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1.5倍,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    
              (5)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适宜,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导致局部草原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近年来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群演替的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 5. 某校生物教师准备带领几个研究小组开展一次野外调查,经事先考察,教师制订了一个初步方案,如下:
              活动目的:调查某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或种群数量).
              调查地段:学校附近的一片山坡荒地.       
              调查对象(任选一):车前草、东亚飞蝗.
              调查方法(任选一):
              ①样方调查法:在该坡地上,划定若干个长、宽各为1m的样方,统计出每个样方中被调查物种的个体数目.
              ②标志重捕法:在规定地段上,捕获被调查物种的部分个体,进行标志后放回原来环境,一段时间后,在同等条件下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个体中标志个体所占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假如你是其中一个研究小组的组长,请你完成本小组的活动方案.
              (1)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3)除教师计划中提到的以外,要使调查结果尽量准确,调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是 、 .(至少答出2点)
              (4)种群密度(或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是
            • 6. (9分)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主要为“水稻→三化螟→麻雀”,某研究人员对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J/(hm2•a)〕.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J/(hm2•a).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约为      

              (2)三化螟的呼吸量即用于三化螟的      作用以      的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三化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      J/(hm2•a).

              (3)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对麻雀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志的12只,则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如果被标志的个体中有部分个体的标志脱落,则可能导致调查的结果        

              (4)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属于食物链的组成成分还有            

              (5)农田属于湿地,在维持小气候以及水源净化、空气净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7.

              鼹鼠通常生活在地下,喜食蚯蚓和植物的根等,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3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     

              (2)据图(甲)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     (填“A”、“B”或“C”);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_________(填“A”、“B”或“C”)。

              (3)图(乙)为乙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是     (填"a"或"b"),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的个体数量。

              (4)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       

              (5)鼹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       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8.
              “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r1)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______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______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______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______ .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