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



              (1)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若选取面积为 10m2的样方5个,种群密度分别是 n1, n2, n3, n4, n5,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株 /m2

              (2)如图1表示小组同学根据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 λ值变化曲线.分析可知,在 0-2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年。


              (3)某研究所对该生态系统某一段河流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2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

              ②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这种鱼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若在 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在此水平__________________。

            • 2.

              (9分)a.某中学的生物学习小组要对某草场中白羊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草场上确定调查范围时,下列方法中恰当的是(   )

              A.200cm×50cm的长方形      B.边长50cm的五边形

              C.半径50cm的圆形          D.边长50cm的五角形

              (2)如图表示在某一样方内外白羊草的分布,则该样方中白羊草的数量为(   )

              A.4株   B.5株    C.6株   D.8株

              (4)下表是在200m2草场面积内的10个样方中白羊草出现的数量统计。

              则该草场中白羊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该白羊草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

              b.“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的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量与田鼠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__。

            • 3.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修复后_____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_____________,螺蛳属于第_____营养级。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

              (4)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法。

              (5)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____(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

            • 4.

              请回答关于种群和群落的问题:

              (1)通常采用____________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____________ (能、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2)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此图表明鱼类具有 ____________的种间关系,同时说明鱼类在空间结构上具有 ____________ 现象。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 5.

              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能为人们提供观赏、文学艺术创作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价值。

              (2)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信息求偶,这说明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3)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既是初级消费者,又可以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_____。

            • 6.

              下图中图一所示为某农田荒弃多年后形成的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所示物种种类数与调查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上图二。

              ①图一所示森林的形成是经过_______演替的结果。

              ②图二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 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株/m2

              (2)导致图一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_______结构

            • 7.

              子弹蚁主要分布在亚马逊地区的雨林中,它们会分泌一种毒素,常以小型蛙类为食,子弹蚁的克星是体型很小的驼背蝇,驼背蝇将卵产在子弹蚁体表,幼虫则以它为食。下图甲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图乙表示雨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丙表示的是图乙的能量流动情况,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甲图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属于    增长模型,图中的    时期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2)子弹蚁与小型蛙类的关系为     ,有人写出了一条食物链“小型蛙类→子弹蚁→驼背蝇”,指出其中的错误                           

              (3)热带雨林中有迷你的、小的、中等的还有大型的蚂蚁,它们的形态多样性是       的结果。

              (4)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       (填字母);分析图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变化情况是增加还是减少:           。       

              (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丁所具有的成分外,还应该具有的成分是                 ,图丁中鹰与蛇的关系是           ,若鼠大量减少,短期内鹰的数量会            (填“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g。

              (6)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在某次调查鼠的种群密度过程中,若个别鼠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                      (“偏大”或“偏小”);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              。对酵母菌计数,常用              法,计数时,直接从静置的培养原液中取样的操作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操作是                                   

            • 8.

              如图为某台湾泥蟹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如果种群呈a曲线增长,说明种群处在            的环境中,称为    型增长曲线;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的特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2)调查台湾泥蟹种群密度宜采用    法,调查附近红树林种群密度时宜采用      法,该地物种数的多少即称为       

            • 9. (12分)草原生态系统是由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是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下表是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各营养级的不同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kJ/(m2 .年)〕。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同化固定的能量

              体内固定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16.74

              4.54

              12.2.

              70

              15.8

              54.2

              930

              229

              701

              69.5

              20

              49.5

              1.674

              0.4

              1.274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上表种群的             ;碳在各营养级间是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的。

              (2)在甲、乙、丙、丁、戊所构成的营养结构中,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若要调查乙(野兔)的种群密度,一般可采取的方法是        

              (3)由于某种原因使物种丁灭绝了,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发生改变,则最终戊的数量会                ,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           

            • 10.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代号        ,为了调查其种群密度,取样时要注意        

              (2)下图若某外生物入侵该区,其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该生物第二十年出生率         (“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该外生物增长曲线呈        型。

              (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基础为        

              (4)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

              (5)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