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鼹鼠通常生活在地下,喜食蚯蚓和植物的根等,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3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 ______ 个.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 ______
              (2)据图(a)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 ______ (填“A”、“B”或“C”);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 ______ (填“A”、“B”或“C”).
              (3)图(b)为乙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是 ______ (填“a”或“b”),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______ 的个体数量.
              (4)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 ______
              (5)鼹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 ______ 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
            • 2.

              1859年,托马斯·奥斯汀从欧洲带了24只野兔来到澳大利亚。一个世纪之后,野兔的数量已经蹿升至6亿只,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为了消灭兔子,澳大利亚引进了兔子的天敌——狐狸。但是狐狸更喜欢吃行动相对迟缓的本地有袋类动物。最后又引进了黏液瘤病毒,才有效地控制了野兔的数量。回答问题:

              (1)野兔刚进入澳大利亚,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欲调查某一时期野兔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

              (2)野兔与牛羊、狐狸、黏液瘤病毒的种间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野兔的原产地欧洲,野兔与其天敌的数量都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4)在引入黏液瘤病毒之前,澳大利亚政府也曾采用播撒毒药的方法进行过兔灾的防治,但是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其原因是毒药对兔群具有选择作用,使兔群中___________不断升高,进而使兔群发生进化。

              (5)在野兔入侵的过程中,澳大利亚一些特有的动物,如小袋鼠、袋狸、鼠袋鼠等生物都纷纷灭绝或濒临灭绝,这说明生物入侵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应果断采取________保护,为这些行将灭绝的动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 3.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N= ______ 头.
              A.98   B.121   C.112   D.129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件是 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1.据图分析: ______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______ 型; ______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______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2中的曲线 ______
            • 4.

              科研人员对我国南方某淡水湖生态系统进行了长期调查,发现:

              ①每年5—9月份蓝细菌水华频繁爆发;②生产者种类和数量有显著季节变化,鱼类  种类和数量也随季节波动;③在秋冬和冬春季节转换中鱼类在池塘不同水层中的分布有   明显差异。

              请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说,蓝细菌属于________。欲了解各种鱼类种群的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进行调查。科研人员的上述发现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2)某年水华爆发时,该淡水湖的鱼类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死鱼腐烂后进一步加重污染,最严重时几乎变成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湖,这种生态系统远离稳态的现象是________的结果。经人为干预,较长的时间后,生产者和鱼类的种类、数量又逐渐的上升,该演   替过程属于________

              (3)该淡水湖中肉食性鱼类的数量较少,是因为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5.

              黄兔尾鼠是危害新疆草原的主要鼠种,如果管控不够及时,会造成草原生产的严重危害。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欲调查某地区黄兔尾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这种方法往往获得的计算结果偏大,原因是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来考虑,植被中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了黄兔尾鼠体内,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

              (3)在黄兔尾鼠繁殖初期,草原并没有发生严重的危害,这说明________;但伴随着鼠类种群的爆发,草原破坏严重,这说明________。生物防治可避免该鼠群的爆发和环境污染,该防治方法可利用的种间关系主要包括________等。

            • 6.

              某矿区废弃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此荒地多年前曾发生过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该生物群落________演替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良好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填“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以________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据表可知,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学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生态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表。

              种植比率(甲/乙)

              0.25

              0.67

              1.50

              4.00

              收获种了比率(甲/乙)

              0.37

              1.45

              2.06

              8.08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两种植物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填“甲占优势”、“乙占优势”、“甲、乙比率一样”)。以上也表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进行。

            • 7.

              四川省广汉市推行的生态桃园建设,种养结合,形成“猪一沼一桃”的模式,桃树之间种植紫云英等豆科植物,既可作为猪饲料,也可通过其根部的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氮气肥田,减少化肥的用量。猪的粪便作为肥料生产沼气,沼液用来肥田,达到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请冋答下列问题:

              (1)调查桃树叶片上蚜虫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法),通过统计发现蚜虫最初的种群密度为30只/m2,气候干旱有利于蚜虫的繁殖,蚜虫每天的增长速率为h,则10天后蚜虫的种群密度为       只/m2。防治蚜虫可以引入蚜虫的天敌——瓢虫,这样做的好处是                                             

              (2)若桃园中草固定的能量为a,猪摄入的能量为b,猪粪便中的能量为c,猪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草→猪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

              (3)若在紫云英中种植不喜光的中药材——金线莲,金线莲不仅可以药用,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价值。

            • 8. 请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
              (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 ______
              (2)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______
              等级 高度(cm) 数量(株)
              a级  h≤10 120
              b级  10<h≤30 62
              c级  30<h≤100 32
              d级  100<h≤300 16
              e级  h>300 6
              (3)该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了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______
              ②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表: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 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基因型 引入前,原地 引入后,本地
              AA 51% 57%
              aa 11% 17%
              (4)研究某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 ______ 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 ______ 箭头所示(填数字序号).
            • 9. 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

              请回答:
              (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能否都用样方法?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 ______ 的比例增加,通过 ______ 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 ______ 的利用率.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______
              (4)复合种植园中, ______ 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 ______ .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 ______ 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 10.

              某校生物老师安排学生进行种群数量相关的调查研究,将本班学生分成了三组,让他们自主选择调查对象。甲组选择面积为10公顷某草原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乙组选择某小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丙组选择调查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甲组:甲组同学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0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所用的调查方法叫:____________。理论上计算,该草原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________只。实际上,由于田鼠的警惕性较高,第一次被抓后,第二次再次进入鼠笼机率降低,所以实际田鼠总数比计算值______。(填“多”或“少”或“不变”)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以下条件必须满足的是________(多选)。

              A.没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所捕获鼠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该草原的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乙组:乙组同学调查对象为一居民小区内面积约为600 m2的小型休闲广场,在广场育有三块草坪和高大的银杏。同学们对该广场上的银杏和某种草本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同学们调查草坪上的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制订了如下方案:

              ①确定调查对象:草坪上杂乱生长着的单子叶草本植物和双子叶草本植物,对于刚刚学习了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学生来说,应选择调查容易辨别的________(填“单”或“双”)子叶草本植物比较合适。

              ②确定样方:确定样方的多少和样方的大小;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

              ③计数及种群密度的计算:下图是调查时确定的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5)下面是乙组同学对该草本植物调查的结果统计,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_____株/m2

              样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m2

              7

              9

              10

              10

              11

              13

              11

              9

              10

              10


              (6)调查广场上银杏的种群密度,你认为采取的合适方案是________。

              丙组:丙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与试剂:菌种、现制的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灭菌后备用)、试管、血细胞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①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10 mL肉汤培养液(或马铃薯培养液),分别标记。

              ②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各试管,摇匀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菌个数,并记录。

              ③将各试管放入冰箱中培养7天。

              ④每天同一时间取出试管,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实验探讨:

              (7)实验步骤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8)计数时,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第6天吸取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若血细胞计数板上若干方格内的酵母菌数的平均值为10个,请推导出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    个。

              (9)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       ,理由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