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不具有向地性,茎也无向光性
              B.同种地雀分布在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环境完全相同岛屿上,长时间后不可能形成两个不同物种
              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K值
              D.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增加,所以两者间存在拮抗作用
            • 2.

              如图是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t4时是捕获该鱼的最佳时间
              C.t0—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
              D.影响t1和t3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
            • 3. 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下图,图中的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008~2010年,λ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B.2010~2015年,该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

              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
            • 4. 某相对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不含分解者),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各种群生物的能量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能(102kJ/m2 7 50 20 0.98 500
              (1)据表中数据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______.
              (2)从岸边到湖泊中央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这属于群落的______结构.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种动物和微生物,测定物种______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
              (3)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
              (4)若该湖泊受到的污染较小,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稳态,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
              (5)如图是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中表示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点是______.
            • 5.

              模型可以简化生物学问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下列关于模型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实物模型

              B.用公式Nt=N0λt表示单个种群的“S”型增长趋势

              C.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是描述光合作用主要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

              D.“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活动是用物理模型再构建出概念模型
            • 6.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应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
            • 7.

              下列实践活动,利用了“环境容纳量”的相关原理的是(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②科学确定捕鱼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捕鱼可持续进行 ③向森林喷洒农药来防治某一虫害 ④禁止捕蛇来防治田间的鼠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 8.

              “植物A→动物B→动物C”是某草原的一条食物链,生态学家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调查并绘制动物C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甲。2016年6月C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_型。可以预测,2017年6月后C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最可能是________,直接原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监测了C种群几年间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数量变化曲线,见图乙。监测过程中为控制C种群的数量,引入了以C为食的种群D。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___________点对应的时间引入,该时间点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

              (4)动物B和动物C都是恒温动物,它们同化的能量中有不足10%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其余的能量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B,B同样也能够依据C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9.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

              A.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的种群密度
              B.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
              C.不宜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秋蚊和害虫的种群密度
              D.茱萸、秋蚊和虫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 10. 苹果小卷蛾是苹果主要的害虫,它的种群增长率相对不大,每年产卵仅45~50枚。结合如图调查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害生物的防治目标是使有害生物超过,但不到K值
              B.有害生物密度低时,作物所受影响不大
              C.两条曲线间差距最大,代表着最佳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D.可释放小卷蛾的天敌来控制小卷蛾的数量,但要考虑生物入侵的可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