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⑴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图甲示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①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__,甲图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        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       ,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                        

              ②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由图乙可知,农业工作者在图中          __ _点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   __点是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           关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

              ⑵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        __,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植被生长。火灾后的草原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_    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2.

              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____________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增加,这将直接导致____________大量减少,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狼和兔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

              (4)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________

              (5)不论哪种生物的种群,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_____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 3.

              请回答下列有关群落的问题。

              Ⅰ.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上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

                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

              (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__结构,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

              Ⅱ.若大兴安岭的草丛沼泽湿地在自然状态下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下图所示。

              海三棱麓草群落→芦苇群落→芦苇→柽柳群落→旱柳群落

              (2)海三棱麓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           演替。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

              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

              常用的统计方法是                           

              (3)由柽柳群落变为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和旱柳的种间关系为          ,旱柳的数量呈现     型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                  (填文字)。

            • 4.

              下图甲表示某湖泊中一种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代表3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获得持续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渔业捕捞时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图甲中的          点。D点时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型。

              (2)图乙表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百万千焦,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粪便中的能量去向应该为图中数据                中的一部分(方框内数据除外)。

              (3)如果该湖泊长期污染将会导致                 下降,从而减弱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的稳态遭到破坏。

            • 5.

              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而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__能力的基础。 

              (2)假如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甲~己六种生物,共构成五条食物链,它们所处营养级情况如下表所示。 

              ①已知该食物网中只有己与戊之间具有竞争和捕食双重关系,且戊捕食的对象只有丙。若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且甲同化的能量为akJ,乙同化的能量为bkJ,则丙同化能量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戊大量减少,则己的数量将________。

              ②若物种己的种群数量为m时,该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则该生态系统中物种已的环境容纳量约为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而不同种类的信息中只能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是____________信息。 

            • 6.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⑴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          。图2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⑵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

              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主要是由                 引起的。

              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

              ⑶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⑷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 7.

              如图所示为下面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________,B______,C________。

              (2)造成图②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___(“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的研究。

            • 8.
              如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 ______ 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 ______ 只.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 ______ ,② ______ .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 ______ .
              (4)在所研究的1890~1935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 ______ 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 ______ (答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 9.
              鼹鼠通常生活在地下,喜食蚯蚓和植物的根等,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3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 ______ 个.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 ______ .
              (2)据图(a)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 ______ (填“A”、“B”或“C”);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 ______ (填“A”、“B”或“C”).
              (3)图(b)为乙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是 ______ (填“a”或“b”),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______ 的个体数量.
              (4)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 ______ .
              (5)鼹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 ______ 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 .
            • 10.
              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农业生态模式:
              模式1  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 ______ 的现象.
              (2)如图表示是某池塘中鲢鱼平均尾重变化情况,由曲线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 ______ 型曲线,根据图示结果,最佳捕捞时间是在投放后的 ______ 个月左右.

              (3)模式2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 ______ ,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______ (成分).
              (4)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