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回答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问题:

              Ⅰ. 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

              (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Ⅱ.研究人员将S1、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T2条件下,测得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中A与B所示:  



              (4)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5)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6)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 在________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Ⅲ.甲、乙、丙三位同学均对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探究。甲、乙两同学先配制了含有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调节到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各取1mL于试管中,接种等量的酵母菌菌种,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进行计数。

              (7)甲同学直接取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计数板方格总边长为1mm,涂抹厚度为0.1mm。若计数得到每一小格中酵母菌平均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________________个。


              (8)乙同学将500个红细胞与该1ml培养液混匀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则:该同学模拟了种群密度调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原理。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大约__________________个。

               

              视野1

              视野2

              视野3

              视野4

              红细胞数(个)

              21

              17

              22

              20

              酵母菌数(个)

              102

              98

              106

              94

            • 2. 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 ______ (填字母).图乙中过程①表示的过程主要是 ______ ,图乙中过程⑤和过程③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2)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 ______ .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河蚌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
              (3)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 ______ 结构发生改变.
              (4)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为3/5,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2/5,则河蚌增加10g体重,至少需要小球藻 ______ g,此过程可以体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 的特点.
              (5)自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降低.
            • 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之一,下图是与高原鼠兔有关的部分食物网。


              请分析回答:

              (1)为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0只;第二次捕获50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0只,则该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只/公顷,上述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鹰要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______kg。

              (3)昆虫和高原鼠兔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4)要构成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___________,其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4.

              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下图所示。注: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

              (1)大别山全部生物可称为一个________,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___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2)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调查发现,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_____(早、中、晚)期最高。

              (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4)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___的能力。

            • 5.

              (一)下图甲中闰绍细胞接收运动神经元1的兴奋后,又对运动神经元1、2进行抑制。在图乙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为测量点(轴突中已除去了原有的突触小泡)。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图甲中闰绍细胞的轴突与运动神经元1的细胞体问的突触属于________突触。

              (2)闰绍细胞能使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受抑制,这是一种________机制,若使用破伤风毒素破坏闰绍细胞的功能,将会导致骨骼肌持续收缩。

              (3)图乙所示实验中,在轴突中除去原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____;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4)下表为在图乙中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刺激B点后,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C处数据说明了Ach的浓度变化不影响兴奋在________上的传导,D处数据说明了________。

              Ach浓度(mmol/mL)

              C处(ms)

              D处(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二)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迎春枝条生根的影响,某同学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图三是迎春幼苗横放后根和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各9ml,具体过程如图一,由图分析可知,对5号试管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________,该操作体现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2)插条的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在用2,4-D溶液对迎春枝条进行处理时要注意处理插条的________。

              (3)从图二可确定促进迎春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________mol/L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________mol/L。

              (4)图二、图三的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________特点;图三的a、b、c、d四处中,生长素类似物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________处。

              (三)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下图所示。注: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

              (1)大别山全部生物可称为一个________,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___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2)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调查发现,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_____(早、中、晚)期最高。

              (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4)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___的能力。

            • 6.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①~④代表生物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丙代表_____________,甲、乙、丙共同组成一个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信息传递功能。

              ⑵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⑶由于某种因素使得乙中B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⑷请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序号表示);①~④代表呼吸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生态学家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下图1所示的食物网和图2中的能量数据

              ①E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②第一营养级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项)。

              ③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

              ④若图1食物网中E摄食D,B和C的比例为2:1:1,则E每增加10 kg生物量,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___kg。

            • 7.

              在长寿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作为生态系统的淡水湖,其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在水体中的分层分布现象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2)假设该生态系统中除微生物外只存在鲤鱼、沼虾、藻类,据图乙可知,当鲤鱼体长为4.2cm时,若要增重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_______kg。

              (3)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较理想的藻类是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                                                              

               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因为该体长的鲤鱼                                                        

            • 8. 下图1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
                    

                                              图1                                                                 图2

              Ⅰ、请根据图1回答第(1)(2)(3)题: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           (生态系统成分),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              成分。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是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Ⅱ、请根据图2回答第(4)(5)题
              (4)图2所示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实现了对能量的        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从而提高能量的_______。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原因是                                          
              (5)请写出图2所示的一条食物链               。据图可知,农作物在该生态系统中体现出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9.

              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分析图上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____________的特性。

              (2)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动物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4)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9分)

              某城市人工湖受到生活污水污染,水体的透明度低且有腥臭味。有研究人员在湖底放置生物生态净化基,以净化湖水水质(如下图)。生物生态净化基是一种特殊材料,有着巨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繁殖,从而形成菌胶团(包含细菌和真菌)。此外,水体中的藻类、单细胞动物(以细菌和小型藻类为食物)和多细胞动物(以细菌、藻类、单细胞动物为食物)也会附着在净化基上生活。请回答:

              (1)菌胶团是净化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因是菌胶团包含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成分);净化基上附着的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的种间关系是            

              (2)人工湖中放养鱼类,啃食净化基上附着的生物,不但能促进水质净化,还能收获鱼类产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调整人工湖生态系统的           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研究人员在湖边建立人工湿地,引入湖水进一步净化水质,如下图。

              ①人工湿地按照园林景观的功能要求,在相应区域种植有水葱、风车草、梭鱼草、美人蕉等水生植物,这体现了湿地群落的______结构特点。

              ②人工湿地除净化水质外,还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但需控制污水的流入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