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生活污水经初步处理后,可以排入河流、海洋等水体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海洋中包括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______是群落调查的内容之一。
              (2)在海洋中,绿藻、褐藻、红藻依次分布在上、中、下层,影响这三类藻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3)近海水域和远洋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数量与水深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近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数量最大值远高于远洋水域,从非生物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Ⅱ.(某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请回答问题:
              (4)若人类获取植食性食物与肉食性食物的比例是1:1,将此食物结构改为3:1,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约是调整前的______(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倍。
              (5)若植物向动物及向人提供的能量比例由1:1调整为1:3,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约是调整前的______(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倍。
            • 2. 某地的一个池塘由于富含氮、磷的污水大量排入,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发绿发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经调查发现,水体发绿主要是由于蓝藻、绿藻等浮游植物数量大量增长造成的。回答有关问题:
              (1)池塘中原本生活着多种鱼类,这些不同食性的鱼类占据不同水层,这种现象体现出群落的______结构。池塘中肉食性鱼类数量较植食性鱼类数量少,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2)池塘受污染后,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幅减少,其他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一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______;该池塘在受到污染后很难迅速恢复的原因是______。
              (3)有专家建议,在水体发绿初期,适量投放一种喜欢滤食藻类的鲢鱼来控制藻类数量,其原理之一是利用了不同物种之间的______关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 3. 黄河口湿地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因黄河改道而成,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独特的生物资源,成就了黄河口湿地的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多种功能.请分析回答:
              (1)黄河口湿地的形成过程属于         演替,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这些区域的不同主要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       结构。
              (2)黄河口湿地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影响该湿地鸟类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                                      。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      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            
              (3)人们在改造光滩区时引入的某种水草,其数量并没有呈指数增长,原因是                                     ,描述其种群密度变化时应建立       模型。
            • 4.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时间

              调查项目

              1953年

              1973年

              1984年

              1996年

              叶面积指数

              2.48

              6.6l

              11.28

              17.76

              光能利用率(%)

              20.3

              42.3

              88.9

              95.9

              总初级生产量[t/(hm2·a1)]

              17.43

              55.50

              116.6

              150.81

              净初级生产量[t/(hm2·a1)]

              1.50

              14.52

              23.88

              26.00

              (1)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变化与叶面指数的关系是: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利用率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往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识别并记录各物种的名称来测定群落的_______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状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3)下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分析该图,可以得出生物量的演变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________。

              (4)请在下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 5.

              科研人员对我国南方某淡水湖生态系统进行了长期调查,发现:

              ①每年5—9月份蓝细菌水华频繁爆发;②生产者种类和数量有显著季节变化,鱼类  种类和数量也随季节波动;③在秋冬和冬春季节转换中鱼类在池塘不同水层中的分布有   明显差异。

              请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说,蓝细菌属于________。欲了解各种鱼类种群的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进行调查。科研人员的上述发现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2)某年水华爆发时,该淡水湖的鱼类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死鱼腐烂后进一步加重污染,最严重时几乎变成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湖,这种生态系统远离稳态的现象是________的结果。经人为干预,较长的时间后,生产者和鱼类的种类、数量又逐渐的上升,该演   替过程属于________

              (3)该淡水湖中肉食性鱼类的数量较少,是因为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6.

              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别分布于某山地的A(高山草原)、B(亚高山灌木丛)、C(针阔混交林)三种不同的栖息地中。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均匀混合,再平分为三组,分别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清除其他植物,种植方式相同,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对各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所结种子数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A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6:3:1;

                B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6:1;

                C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

              请回答:

              (1)混合种植后,A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的比例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当年的_____   不同(填种群的特征)。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B实验地块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2)在实验结束的若干年后,A实验地块演替的结果是形成________ ;C实验地块演替趋势是群落的       ______结构都向复杂化发展。

              (3)每年输入丙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丙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此过程是C、H、O、N、P、S等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过程的一部分。

            • 7.

              近年来,很多城市根据生态学的知识对早期建设的河道进行治理改造,使这些经常污染发臭的河道生态系统发挥应有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河道的浅滩区域,生活着挺水植物芦苇、灯心草,浮游植物绿藻、浮萍,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河底硬化被拆除、河底生态环境改善后,水生植被、岸坡植被逐渐恢复,河道恢复过程中的演替属于________。改造过程中,人们需要恢复河道的软性河底,在岸坡堆石构筑动植物、微生物生存的多空隙生存空间,从而加速河道生态的恢复,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河岸对乔木、灌木及草本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同时对某种乔木的树龄大小进行了测量和统计,这是为了获得该乔木的________。

              (4)植被恢复后,大量昆虫、鸟类等动物迁徙而来,此外,人们还会放养部分生物进入系统,这些都增加了河道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从而提高了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5)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覆盖范围和处理能力有限,常有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所以对河道生态系统来说,其能量来源有________。改造后的河道既能蓄洪防旱,岸边还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 8.

              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比如热带草原的外貌不同季节会有很大差别,每到湿季,草木葱绿,万象更新;每到干季,万物凋零,一片枯黄。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植物自上而下有乔木、________、草本植物,这种分层与植物对________的利用有关。

              (2)群落的时间结构上的变化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成是群落的演替,为什么?________。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过程是________。

              (3)群落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这种变化影响不同生物间相互作用和发展,例如群落的季节性就决定植物与传粉动物之间的________。

              (4)当干季到来时,很多动物会加入迁徙的“队伍”,迁往食物较多的地方,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

            • 9. 如图1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人大河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食品工厂会向河流排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高山、河流、村庄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中的 ______ 结构,其中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包括 ______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村庄附近的河流却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 ______
              (3)根据图2推测,A处在一2月份无机盐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在12月份限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______
              (4)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 ______
              (5)有同学调查食品工厂附近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取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0/40

            进入组卷